中国两会礼仪小姐:女性形象消费?
两会礼仪小姐:美貌与价值的碰撞
华盛顿——每年两会开幕之际,中国媒体都会聚焦“礼仪小姐”这一群体,她们身穿红色服装,笑容灿烂,为两会服务。然而,近年来,“礼仪小姐”也逐渐成为争议焦点,被一些评论人士批评为女性形象消费的对象。
从2011年开始,“两会美女”、“‘两会’酒店礼仪小姐‘卖萌’”等标题就屡见不鲜。媒体报道往往着重于她们的容貌、身材和训练过程,例如“双腿夹白纸不掉地上”的训练要求。
中国经济社会学者何清涟向美国之音表示,“美女”礼仪小姐是传统习俗,但近年来互联网以及媒体传播的增多使其成为公众话题。她认为,这种现象迎合大众审美需求,注重外在感官享受,而不是服务质量和沟通交流方面的提高。
西方文化中,类似“礼仪小姐”的角色相对较少,很多活动或场合的服务人员不乏男性及年长女性。何清涟指出:“美国使用年龄大的女性做服务工作是消除了年龄歧视后的人权进步。”
一些学者也指出,“礼仪小姐”的形象是一种“超级女性化”,国家舞台将年轻、漂亮、身材好的美少女变为一种模范,满足大众眼球消费女性身体的欲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女性主义理念在中国社会越来越流行,两会今年新增了男性服务人员,提供倒水等服务。这或许是社会对“礼仪小姐”这一现象的一种反思和调整。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