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逆行伊朗安抚员工
中国企业家逆行伊朗:赴冲突地安抚员工
6月23日,中伊冲突爆发第11天,来自杭州的中国企业家陈林即将踏上飞往伊朗马什哈德的航班,前往他的“心血”所在地——伊朗中部城市库姆。
陈林自2012年起在中国从事壁纸生意,伊朗市场占据其出口市场的60%-70%。由于伊朗本地没有壁纸厂,并存在关税和进口政策限制,陈林于2023年决定将工厂搬迁至伊朗。去年9月,他在库姆的工厂正式投产,目前拥有41名中国员工,是该园区中国员工最多的区域,他们都正在正常工作。
恰逢冲突爆发前两天,陈林回到国内,他回忆说:“从2023年开始,伊以冲突不断,去年工厂还未投产之前,我们就曾在伊朗经历过‘冲突’,但没有这次的冲突那么严重。” 尽管库姆未受直接影响,但员工的安全始终是陈林最为关注的。
为了安抚在国内的家属和帮助想要回国的员工,陈林决定逆行重返伊朗。他坦言:“这次去也是为了帮助他们。” 他曾考虑从乌鲁木齐直飞亚美尼亚再进入伊朗边境,但时间过长且复杂,最终选择了上海开往马什哈德的直飞航班。
为了确保通讯畅通,陈林还带上了卫星电话,避免出现失联情况。他预计两天后将抵达库姆,与员工面对面沟通,并积极协调想要回国的员工尽快返航。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伊以冲突: 指的是以色列与伊朗之间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军事紧张局势,偶尔会爆发小型冲突或间接对抗。近年来,该冲突不断升级,对地区稳定构成威胁。
-
库姆: 伊朗中部城市,历史悠久,是什叶派圣地,拥有众多宗教建筑和遗址。
陈林的逆行之旅:风险与责任
陈林的选择充满了勇气和担当,但他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
一方面,冲突的局势瞬息万变,安全隐患难以预测。 尽管库姆未受直接影响,但周边地区的安全状况依然不明朗,前往库姆的旅程本身就是一种冒险。
另一方面,陈林需要兼顾员工的安全和利益。 一些员工可能希望尽快回国,而其他人则希望继续留在伊朗工作。 陈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妥善安排,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企业家的责任与使命
陈林的故事体现了中国企业家在海外发展的勇气、担当和责任心。
- 勇气: 在冲突频发的环境下,他敢于逆行前往伊朗,安抚员工,维护企业的利益。
- 担当: 他把员工的安危放在第一位,积极协调他们的回国事宜,尽力为他们提供安全保障。
- 责任: 他承担着企业家应有的责任,不仅要谋取经济效益,还要关心员工福祉,为社会贡献力量。
中伊关系与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
陈林的经历也反映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和伊朗之间的经贸合作近年来不断深化,但政治局势复杂,冲突风险依然存在。
中国企业需要更加重视海外安全风险,加强危机管理能力,同时也要积极参与中伊关系的和平发展,为促进区域稳定做出贡献。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