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仪仗队赴莫斯科参加阅兵
中国军仪仗队赴莫斯科参加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
当地时间5月9日,应俄罗斯国防部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仪仗分队119名官兵在莫斯科红场参加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
担任此次仪仗司礼大队仪仗分队队长的张鼎新表示,队员们平均身高1.87米,平均年龄20岁。他们克服了时差、温差和环境挑战,最难的地方是红场的场地。与国内相比,红场地面凹凸不平,雨雪天气后容易湿滑,给官兵训练带来了许多困难。为了适应红场地形条件,队员们专门找了一些复杂的、崎岖不平的路面进行强化训练,并调整了步幅和步速,由原来每分钟112步调整至120步。
4月24日抵达莫斯科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先后进行了三次彩排。被誉为“中国排面”的中国方队队列整齐、精神饱满,甫一亮相便引发轰动。众多俄罗斯民众、在俄华侨华人和中国留学生聚集在红场附近,争相观看。5月3日这天的彩排,大批旅俄华侨华人和中国留学生很早聚集在红场周边,不少人提前四、五个小时等候。当“中国排面”亮相莫斯科街头,大家自发高唱《歌唱祖国》《强军战歌》,用最真挚、最热情的方式欢迎子弟兵。
值得一提的是,5月7日,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官兵梁浩在央视接受采访时介绍,“人民群众距离我们的行进队伍非常近,为了防止群众受到伤害,自己就下意识做了一个护枪的动作。”这一举动被网友称为“威武之中见温柔”。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苏联卫国战争: 这场战争对苏联来说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苏联战胜了纳粹德国的侵略。这场战争也是世界大战的一部分,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 中国和俄罗斯是重要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有广泛合作。中国参加莫斯科阅兵活动体现了两国友好关系的密切。
-
仪仗队的重要性: 作为国家形象的象征,仪仗队的每一次亮相都代表着国家的威严与力量。他们精湛的队列和步伐展现了军人的纪律性和训练水平。
深入解读:
中国军仪仗队赴莫斯科参加阅兵活动不仅是纪念历史事件,更彰显了中俄之间的友好关系和两国军队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 值得关注的是:
-
文化交流: 这次阅兵活动也促进了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中国方队的亮相吸引了众多俄罗斯民众、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他们热情地欢迎中国官兵,共同庆祝历史的胜利。
-
国际影响: 中国军仪仗队在莫斯科阅兵的表现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和威望。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威武之中见温柔”: 官兵梁浩下意识护枪的动作体现了中国军人的担当和责任心,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军队对人民的关爱之心。这不仅是军事行动中的细节,更是文化价值观的体现。
**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中国军仪仗队赴莫斯科参加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 (续)
....
以下是一些网友对这篇文章的一些评论...:
- “中国排面”引发轰动?看来是“身高排面”,毕竟平均身高1.87米,要比红场地面凹凸不平的程度更抢眼。
- 训练调整步幅和步速从112步到120步,真是突破性进展!以后在国内阅兵的时候可以试试每分钟128步呢!
- 为了适应红场地形条件进行强化训练?那红场上是不是还有专门为中国仪仗队预留的“平坦路面”?
- “人民群众距离我们的行进队伍非常近,为了防止群众受到伤害,自己就下意识做了一个护枪的动作。” 这是在保护群众还是在炫耀装备呢?毕竟,红场那么多俄罗斯民众,万一不小心被“中国排面”的气势吓到怎么办?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积极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