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权益的进步:自下而上的力量推动变革
中国女权运动:自下而上推动女性权益进步
尽管官方从未将女性权益进步归功于女权运动,但民间力量的推动不可忽视。从“性骚扰”概念在法律中的地位变化到《反家暴法》的立法,以及2019年《民法典》允许以性骚扰为由起诉,都展现了中国女性权益取得的宏观进步。
耶鲁大学研究中国法律专家龙大瑞认为,“我也是”运动和女权运动等民间力量最终促使官方加快了对性骚扰政策的回应。尽管中国女权运动在制度层面的推动受限于政府的审查,但在网络上热烈讨论性别问题的现象正在影响着中国社会对性别问题的看法。
董教授指出,中国女权同温层的扩大来自于大家在网络上的持续讨论,“这种长时段的文化阵线、社会阵线上的建设是有意义的,尤其是在当下的政治环境里。”
两位专家都认为,推动女性权益保护需要自下而上的力量,需要潜移默化的观念改变。龙大瑞表示:“这涉及人际关系、性别在社会中的运作、性别不平等的运作、人和人之间权力的运作。需要一个更加广泛的社会改变。在全世界哪里都一样,这个广泛的改变需要发生。只有通过自下而上的改变,人们才能相互影响,在全社会各个角落激发讨论。”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