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反恐法引国际争议 美方忧虑限制自由

中国首部反恐法引发国际争议

华盛顿 –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2月27日一致通过了中国首部《反恐怖主义法》,该法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官员称,这部法律是现实反恐需要和履行国际责任的体现。然而,这部法律在西方国家引发了广泛争议。

美国政府多次对该法表示严重关切,称其可能导致言论、结社、和平集会和宗教信仰自由受到限制。法国《新观察家》驻北京记者郭玉因报道新疆维吾尔族暴力行为根源,遭中国政府拒绝延期签证,并被驱逐出境。

广泛批评:

美国之音援引香港时事评论员何亮亮的观点称,中国的反恐行动缺乏国际认可,部分原因在于信息传播方式和对外话语习惯仍沿用旧式宣传思维和强硬民族主义立场,导致中国正在输掉国际反恐的舆论战。

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社会学博士生、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教师陈振铎在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反恐行动得不到国际认可除“部分媒体偏见和敌对使然,还涉及利益和观念的博弈”。他认为,中国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对外话语习惯仍沿用旧式宣传思维和强硬民族主义立场。

草案修订:

尽管最终文本对恐怖主义的界定依然宽泛模糊,但与草案相比,一些争议性条款被修改。例如,原先要求外国科技公司把用户数据和服务器留在中国大陆境内并向政府提供加密系统备查的规定最终被删除,这是为了回应美国科技公司和政府的强烈反对。

中国反方声音:

中国官员坚持认为,《反恐怖主义法》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法律,旨在打击恐怖主义活动,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他们强调该法尊重人权,并对相关规定进行解释,试图淡化国际社会对该法的担忧。

多伦多华人交流群(置顶)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