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灾:救市是毒药还是良方?
中国股市暴跌引发的争议:专家称“救市”弊大于利
近期中国股市持续下挫引发关注。虽然此次市场波动被普遍认为是泡沫回归真实股价的自然过程,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救市”,引发经济学家和舆论界广泛讨论。
张欣教授,托列多大学经济系教授兼亚洲研究所主任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指出,政府将“救市”作为政治维稳任务,通过银行发放资金、政府买单、新闻管制等手段试图维持股市稳定。 然而,他认为这样的做法最终会带来“经济上得不偿失”,甚至“有弊无利”。
张教授指出,中国经济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包括增长率下降和企业盈利减少。在政府鼓动下,股价曾一度脱离真实价值形成泡沫。现在泡沫破裂回归真实价值,对未来实体经济发展有利。
他强调:“股价最终是由企业盈利决定的,其它因素的影响只是短期暂时的。” 政府通过财政补助或者货币发放试图维持泡沫,只能是短暂的、假象的。长期来看,这些措施都是内生的中性的,并不能改变真实的股市运行规律。
张教授将“救市”比喻成一个故事:政府强行维持股票价格,最终导致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百姓的生活成本提高,最终回到了实际价值的水平。
他进一步指出,“救市”政策不仅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还会造成收入分配问题,损害低收入群体利益。
张教授呼吁中国政府尊重市场机制,减少干预,广开言路和去除信息封锁,将精力放在发展实体经济、改善经济基础上。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