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口商眼红西班牙猪肉
中美贸易战影响下,中国进口商“眼红”西班牙猪肉
随着中美贸易战持续发酵,中国进口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今年3月,中国解除对禽类的进口禁令后,阿根廷鸡肉重返中国市场,当地猪副产品也将进入中国。未来美国竞争对手还将包括西班牙。
据了解,4月2日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不久,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就访问了中国,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一项便是进一步扩大西班牙猪肉出口,西班牙猪肚也有望对华出口。
尽管不具备不可替代性,但美国产品并非没有优势。比如美国凤爪以大取胜,一只重量可达50克,还是煮熟的;相比之下,巴西凤爪一只重量达到40克已经是A级,且是生肉,煮了要缩水15%。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进口商严俊表示,对于烧烤摊主来说,一根烤串上串一个美国大凤爪比两个巴西小凤爪更有视觉冲击力,“北方吃烧烤,串小了,就是不招人喜欢”。
此外,美国和巴西鸡产品还有一个优点:工厂规模化生产,从养殖到屠宰、分割、冷链运输一条龙,非常标准化。然而,进口商们最想规避的还是政治风险。一位名为许娟的进口商表示,“现在大家都暂时不用美国产品了”,因为中美关系紧张导致中国进口商更加谨慎选择供应商。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也加入了这场贸易博弈。2023年10月,欧盟开始对中国电动车发起反补贴调查,2024年6月,中国也启动了对欧盟的猪肉和猪副产品的反倾销调查。这使得很多中国进口商转向加拿大购买猪肉。然而,加拿大也在今年3月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包括水产品和猪肉。
2024年7月,欧盟宣布对中国产的电动车加征临时反补贴关税,保护欧洲车企利益。这进一步加剧了欧盟肉类厂商对中国猪肉、猪副产品反倾销调查结果的担忧。许娟表示,欧洲肉类厂商都在跟政府沟通,希望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只关心自己能不能靠养猪和屠宰赚钱”。
今年11月7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许娟看到很多欧洲肉类厂商都派了人来,她觉得这是种示好:我们支持进博会,我们跟中国站在一起。而当天美国第47任总统大选结果出炉,特朗普再次当选。
许娟表示,现场的欧洲肉类厂商都在刷手机查看特朗普实时票数,还有人请美国朋友现场直播,“所有人都在期待特朗普上台,因为他一旦当选必然会加关税,然后欧洲人就解放了”。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这段新闻揭示了一个复杂的国际贸易格局,其中政治因素和经济利益交织在一起。理解其背后的背景知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解读文章的意图和深层含义:
- 中美贸易战: 2018年至今,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双方对对方商品加征关税,影响着全球贸易体系。
- 中国进口市场变化: 中美贸易战导致中国寻求新的贸易伙伴,西班牙、加拿大等国家趁机扩大出口。
- 欧盟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欧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但在电动车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双方之间存在摩擦。
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可以帮助你理解以下几点:
- 中国进口商的策略: 文章描述了中国进口商如何在政治风险和经济利益之间权衡取舍,他们试图寻找稳定的供应商和避免与政治敏感商品相关的风险。
- 不同国家产品的优势: 文章对比了美国、巴西、西班牙等国家的猪肉产品,突出了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这反映出中国进口商在寻求优质产品的需求。
- 国际贸易的复杂性: 文章展现了国际贸易关系的错综复杂性,政治因素与经济利益相互影响,各国都在积极调整自己的战略以应对变化。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