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19客机欧洲认证进程推进 引发航空业潜在威胁担忧
中国919客机驶向欧洲认证之路,能否撼动空客波音地位?
伦敦——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客机正迈向国际市场的一大突破。下个月,由欧洲航空官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将赴中国进行实地检查并正式启动919的欧洲认证过程。此举被视为中国在争取欧洲监管机构认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也引发了对中国航空业潜在威胁的担忧。
据《南华早报》报道,欧洲航空安全局官员将参加飞机飞行模拟测试、与设计团队会面,并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同行进行沟通。代表团还将有“充分的机会”进行详细检查,登机观察,并参观中国商飞(COMAC)的装配线。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C919已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但在国际市场上仍面临诸多挑战。自2023年5月以来,已有六架919飞机交付给中国航空公司,并在四条国内航线上累计运送了30万名乘客。今年4月,中国三大国有航空公司分别下了100架飞机的订单。
C919可以搭载最多192名乘客及机组人员,航程可达5555公里,被定位为空客A320和波音737系列的竞争对手。如果成功,这款飞机可能削弱空客和波音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全球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C919已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今年2月,在新加坡航展上,C919首次亮相,并在东南亚的五个国家进行了演示飞行。中国商飞的另一款机型21也已被印尼航空公司购买。
然而,一些专家对欧洲航空业潜在威胁表示担忧。意大利中国问题专家弗朗西斯科·郗仕认为,“检查和验证是重要且必要的步骤,但我怀疑这会转化为欧盟购买中国飞机。” 他指出,苏联的图波列夫飞机在国内市场上受欢迎,但在国际市场上却难以取得成功。
中欧航空合作面临考验
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可能影响到未来中欧航空领域的合作。 近几个月来,欧盟针对中国的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医疗器械和太阳能板发起了数起补贴调查,意在应对北京政府对这些关键行业的大量补贴。这些措施是欧盟经济安全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加强对出口控制和投资审查的强度。
尽管如此,中欧在航空业的国际合作仍在继续。今年4月,中国民航局官员访问了位于德国科隆的欧洲航空安全局总部,上个月又在中国厦门举行了一次会议,讨论了对齐监管框架和遵守国际标准的问题。本月早些时候,双方监管机构在华盛顿国际航空安全会议期间继续进行了会谈。
文章结尾可添加一些展望性的语句,例如:
- C919能否成功进入欧洲市场,取决于它能否获得欧盟的认证以及其在质量、安全和服务等方面的表现。
- 中欧之间的航空合作前景仍充满挑战与机遇,双方需要在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考量之间寻求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