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在南太平洋推行多边合作受阻 岛国担忧安全与债务风险

中国太平洋外交遇阻:多边安全协议遭拒绝,岛国担忧“债务危机”与“中国主导”

近来,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外交努力遭遇了挫折。原本计划于5月签署的多边安全合作协议遭到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总统帕努埃洛拒绝,他担心该协议可能引发新的冷战局势。分析人士指出,岛国对协议的本质以及中国在王毅出访前就推动协议的方式感到忧虑,担忧“债务危机”和“中国主导”。

此次备受争议的多边安全合作协议未公布全文,根据可掌握的条文,中所之间的任何合作内容在没有另一方同意下不得向第三方透露。这种缺乏透明度的做法引发了岛国的疑虑,他们担心中国试图利用该协议扩大其影响力,并最终对太平洋地区产生主导地位。

台湾海洋委员会委员林廷辉教授指出,中国以往的援助与合作协议大都不透明,而此次安全合作协议亦未公布全文,且在没有另一方同意下不得向第三方透露相关内容。这种做法破坏了太平洋地区的团结与稳定性,使其他太平洋岛国无法信任中国。

此外,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法学院学术主任理查德·赫尔指出,中国无视当地规定的行为也让岛国产生忧虑。他举例说明了2017年中国警方在斐济逮捕并驱逐一群被指控为中国人的诈骗犯的事件,该事件并未经过斐济官方管道确认,且缺乏法治基本概念,这引发了岛国的反感。

王毅5月访问太平洋岛国论坛期间发生的新闻也让岛国更加担忧。据英国《卫报》报道,尽管媒体已获得采访许可,但在王毅与斐济总理的联合记者会上,中国官员仍然禁止提问,甚至大声命令记者闭嘴。这种不尊重民主原则的行为引发了岛国的怀疑。

西方国家注意到安全层面而回防南太,例如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白宫国安会印太事务协调官坎贝尔,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近期都访问了斐济。这表明中国合作计划面临谨慎态度,暂时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主轴,但债务是下个大问题。

台湾海洋委员会委员林廷辉教授指出,中国将一带一路的经济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带进岛国,使岛国债台高筑,成为第二个马尔代夫或斯里兰卡。他担忧中国仍采取“好大喜功”的方式发展其基础设施建设,南太平洋国家需要对未来的债务有所警觉。

多伦多华人交流群(置顶)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