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休战后 中国港口物流拥堵
中美贸易战休战后 中国港口物流拥堵 或引发美国货源高峰
自中美两国宣布就惩罚性关税休战90天以来,中国至美国的集装箱船预订量激增,导致中国港口和工厂出现交通堵塞。美国进口商正争分夺秒地将货物运出中国,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数周时间才能缓解。
深圳盐田港等主要贸易门户的货物激增,导致船东争相协调泊位和调整船期。德国集装箱船运营商赫伯罗特公司发言人表示:“需求量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只能为长期合同的客户提供服务”。
集装箱跟踪软件供应商Vizion称,截至本周三的七天内,平均订舱量从5月5日一周的5709个标准箱飙升了277%。该报道说,未来几周,中国出口航运的激增将转化为美国西海岸港口的到货高峰。尽管如此,包括洛杉矶港(美国最繁忙海港,也是中国海运第一大港)的执行董事在内的业内专家并不认为会出现疫情级别的货物海啸,但他们预计会出现一个巨大但可控的浪潮。
海运咨询公司德鲁里(Drewry)的数据显示,周四,从上海到洛杉矶的非合同即期运价比前一周上涨了16%,达到每40英尺集装箱3.136美元。这还不到2024年4月的一半,但如果船东推动涨价,6月1日可能会大幅跃升至每箱6000美元左右。
一些底特律三大汽车制造商的大型供应商告诉路透社,他们正在应客户的要求从中国空运零部件并进行储存。一位万圣节商品出口商表示,关税上调导致今年的订单总量减少了一半,并警告称,潜在买家的时间不多了。
川普政府向路透社证实,如果在最后期限前未能达成协议,美国利率将重置为54%。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中美贸易战的背景: 自2018年以来,中美两国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贸易战,双方对对方商品征收关税,导致全球经济受到冲击。
- 休战协议的影响: 中美宣布就惩罚性关税休战90天后,中国港口物流面临巨大压力,反映出贸易关系的复杂性和影响范围广泛。
- 供应链风险: 贸易战和物流拥堵加剧了供应链风险,企业需要谨慎应对潜在的成本增加和货源短缺问题。
以下是文章继续的部分内容:
美国进口商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方面要尽快将货物运出中国,另一方面又要应对美国港口可能出现的到货高峰。许多公司已经开始提前计划,寻找替代的运输方式和储备策略。 例如,一些企业正在考虑从东南亚其他国家采购货物,或者将生产基地转移到离美国更近的地方。
此外,贸易战也加剧了美国国内的供应链问题。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国之一,许多美国企业依赖于中国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而贸易战导致的物流拥堵和关税增加,使得这些企业面临着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风险。
一些专家指出,中美贸易战对两国经济都造成了负面影响。中国出口增长放缓,美国企业面临更高的产品价格,消费者也可能感受到商品涨价压力。
最终,中美双方能否在90天内达成新的贸易协议,取决于各方谈判的成效。如果谈判失败,贸易战可能会进一步升级,对全球经济造成更大的损害。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