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重燃 美西线运价再涨峰
中美贸易战降税期结束 美西线运价或再攀高峰
中美贸易战90天降税期即将结束,货柜船公司趁此机会再度调涨运价,掀起价格战浪潮。据悉,地中海航运(MSC)、达飞和森罗(SML)等超大型揽货公司已宣布将于6月15日将美西线每大箱运价调涨4000美元。
此前,部分船公司在中美达成暂定贸易协议后,错失了5月份的调价机会。随着90天降税期即将结束,市场预期中美贸易摩擦重新升级,货柜船公司迅速调整策略,积极寻求盈利空间。
早在5月,不少船公司就已开始实施不同程度的运价上涨计划。阳明、日本海洋网联船务(ONE)、韩新远洋和赫伯罗德等公司均预定于6月1日调涨每大箱运价2000美元,而以星航运则根据航点差异调整800-1000美元或2500美元。马士基也同步宣布将中国地区运价于6月9日调涨2000美元,非中国地区则将于6月1日调涨相同金额。
分析人士指出,船公司此次调价幅度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需求旺盛,美国进口商品火爆,加上部分原调离航班已复航,甚至还有加班船,预计实际运价上涨幅度可能会受到市场因素影响,最终可能不会达到预期的4000美元。
尽管如此,此次运价上涨仍将对全球贸易链产生一定冲击,特别是出口商需要提前做好成本控制,以应对价格波动带来的压力。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中美贸易战背景: 理解中美贸易战的历史和现状对于把握运价波动的原因至关重要。自2018年以来,中美两国之间经历了多次贸易摩擦,双方对彼此的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导致全球贸易链受到冲击。
- 海运市场运作机制: 了解货柜船公司如何制定运价、影响因素以及运价波动的规律有助于理解此次调价背后的逻辑。
深入解读:
尽管中美达成暂定贸易协议缓解了部分紧张局势,但贸易战阴影依然笼罩全球经济。此次货柜船公司集体调涨美西线运价反映出市场对未来贸易摩擦的担忧情绪。
- 需求侧: 美国的消费复苏势头强劲,进口商品需求持续旺盛,成为推动运价上涨的重要因素。同时,新冠疫情导致供应链瓶颈加剧,也增加了运输成本和时间,进一步推高了运价。
- 供给侧: 部分原调离航班已复航,甚至出现加班船现象,表明货柜船公司积极应对市场需求,但产能释放仍有限,供需关系依然偏紧。
对全球贸易链的影响:
此次运价上涨将传递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导致商品价格上涨,进而影响消费信心。同时,出口商也面临着成本压力,需要通过提高产品定价或寻找替代方案来应对运价波动带来的挑战。
未来展望:
中美贸易战的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复苏速度也在各国家地区存在差异。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海运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的运价,对全球贸易链的影响不可忽视。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