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生菌季 外带“见手青”成隐患

云南野生菌季火爆 “见手青”外带成隐患 商家推出免责协议

云南野生菌迎来高产期,各地吃菌餐馆生意火爆。然而,记者发现不少商家都会劝阻顾客打包外带“见手青”等类菌品,甚至推出免责协议来提醒消费者风险。

鲜菌餐饮商户表示,鸡枞、干巴菌和松茸等菌子是可以安全带走的,但像“见手青”这样的菌子不建议带走,因为外带回去加工不当,拿去微波炉加热食用,会出现身体不适,导致不良反应。

为了劝说食客不要打包外带“见手青”,有商家甚至推出免责协议,消费者如果要外带,需要签订一份明确三个条款的协议:消费者自愿从餐厅打包带走野生菌;野生菌离店后,因储存、加工、食用不当等任何原因引发的一切后果,均由消费者自行承担;协议从消费者取走野生菌起生效。

商家解释说,这份协议并非为了逃避责任,而是希望通过明确告知风险,劝阻消费者外带。

对此,法律专业人士表示,签署野生菌外带免责协议不当然有效,需明确经营者是否尽到了食品安全责任,并对消费者尽到了合理的告知义务。律师强调,保证食品安全、食品质量是经营者本身就应尽到的责任,以书面形式试图免除经营者自身对食品安全的责任,或免除经营食品安全,导致损害赔偿的条款、协议均是无效的。但如果经营者尽到了食品安全责任,如菌类彻底煮熟、留样检测合格,已通过书面、口头形式告知食用方法及储存要求,协议内容未排除经营者基本义务,仅针对离店后风险进行分配,协议条款目的并非试图免除经营者自身的责任,那么从公平原则的角度出发,免责协议也可能是有效的。

专家介绍,“见手青”为牛肝菌科的一种真菌,正式名为红网牛肝菌,味道鲜美、肉质紧实而备受欢迎。但需要注意的是,生吃或未煮熟食用“见手青”,会导致中毒,烹饪前必须将其煮沸。

此外,“见手青”这种菌在烹调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毒素,建议第一次食用后不要留下来继续食用,第二次食用需要重新加热煮熟,避免因低温储存导致毒素恢复而中毒。

总而言之,云南野生菌美味可口,但消费者在品尝时需格外注意安全,尽量选择正规餐饮场所用餐,避免外带“见手青”等易变质的菌类,并严格按照商家提供的食用方法进行操作。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以下一些背景知识:

云南野生菌种类繁多: 云南拥有丰富的野生菌资源,种类上百种,常见的有鸡枞、干巴菌、松茸、羊肚菌等,每个品种都有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其中,“见手青”是一种高品质的牛肝菌,味道鲜美,但因其易变质和潜在毒素风险,需要格外谨慎食用。

野生菌的安全问题: 野生菌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受到污染或寄生物感染,因此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洗、烹饪才能安全食用。生吃或未煮熟食用野生菌会导致食物中毒,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餐饮行业规范: 云南各地对野生菌经营和销售都有相关规定,鼓励商家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安全的用餐环境。消费者在选择餐厅时应关注卫生状况、食材来源等信息,并仔细询问食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细节。

总而言之,云南野生菌季既是美食盛宴,也是需要谨慎品尝的季节。 了解相关知识、遵守安全规定,才能享受美味的同时保障健康。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