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开盒”再判刑 严厉打击造谣抹黑
“人肉开盒”再判刑:非法获取信息造谣抹黑,法院严厉打击
近期,人民法院案例库新增一则入库参考案例,“吴某慧、陈某强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为“人肉开盒”案件裁判提供参考和指引。该案中,被告人与被害人发生矛盾后,购买被害人的个人信息,编撰对方与高三女生的不实帖子,最终获刑。
据悉,受害者朱某系江苏省某中学教师,被告人吴某慧是其亲属。两人因矛盾激化,吴某慧向陈某强提及此事,陈某强提出通过获取朱某个人信息并发布负面帖子抹黑他。吴某慧遂提供朱某妻子的身份证信息帮助查询。
2020年5月,陈某强以13150元的价格购买了包含朱某及其他人的住宿记录、民航、铁路购票记录等信息1442条,其中涉及朱某的个人信息近三百条。陈某强将这些信息发送给吴某慧,她从中挑选部分与朱某同一时间段入住同一酒店的女性人员信息,用于撰写诋毁帖子。最终,陈某强修改帖文并支付费用交由专门发负面帖子的邓某等人发布,帖子在网络迅速扩散,阅读、转发及跟帖回复人数总计超过200万。
该事件导致朱某的教学和生活受到较大困扰,学校甚至对涉及高三女生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心理辅导。最终,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于2021年2月1日作出判决:吴某慧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陈某强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
此案的判决明确了“人肉开盒”行为的法律后果,为类似案件裁判提供了参考和指引。近年来,“人肉开盒”乱象屡禁不止,引发社会关注。专家指出,要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加大打击“人肉开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维护网络安全和公民权益。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人肉开盒”的定义和危害:
“人肉开盒”是指通过互联网手段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并公开发布其隐私、联系方式等信息,甚至编造谣言进行攻击抹黑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个人隐私权和名誉权,还可能导致被攻击者遭受精神困扰、社会孤立甚至生命威胁。
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大陆已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这些法律明确规定了获取、使用和传播个人信息的范围和限制,对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惩处。
打击“人肉开盒”的举措: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互联网平台加强了打击“人肉开盒”的行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完善法律法规: 修订现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人肉开盒”行为的定义和处罚标准。
- 加大监管力度: 对于传播负面信息的网络平台进行严格监管,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进行封禁处理。
- 提升科技手段: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和过滤“人肉开盒”信息,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 提高公众意识: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正确认识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如何避免成为“人肉开盒”的受害者:
- 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 不要轻易在网上公开敏感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
-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注意防范钓鱼网站和恶意软件攻击,妥善保管自己的账号密码。
- 谨慎使用社交媒体: 不要随意相信陌生人的信息,避免发布带有个人信息的敏感内容。
如果您遇到“人肉开盒”行为,请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保留相关证据,寻求法律帮助。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