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以冲突升级 德黑兰沦为空城华人撤离

伊以冲突升级 德黑兰沦为空城 华人撤离行动迫在眉睫

当地时间6月18日凌晨,伊朗和以色列的导弹互袭持续了一夜,这是伊以冲突爆发的第5天。这场持续升级的军事冲突已将德黑兰、伊朗首都推向边缘,成千上万居民仓皇逃离,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和经商人士。

6月13日凌晨,代号“狮子的力量”大规模空袭启动,以色列对伊朗发动新一轮军事打击。针对伊朗高层的“斩首行动”和德黑兰投下的大量导弹预示着这场冲突的严重性,与以往小打小闹截然不同。

德黑兰市区上空响起一连串爆炸声,当地一片狼藉。据杨先生,一位在伊朗经商多年的华人透露,德黑兰目前基本沦为空城,爆炸声此起彼伏,许多街道寸步难行。以色列方面更是警告指出,德黑兰第三区将成为下一轮打击的重要区域。该区是德黑兰的政治和商业核心,聚集了大量政府机构、外国使馆和高档住宅区,引发当地人极度恐慌,纷纷逃离。

随着战况的恶化,华人的撤离行动在冲突爆发后的第三、四天达到高峰。由于伊朗空域近乎关闭,撤离主要通过陆路进行,包括乘坐大巴或租车前往亚美尼亚或土耳其。然而,道路拥堵严重,特别是通往德黑兰以北马赞达兰、吉兰等省份的高速公路堵得水泄不通,许多华人在途中目睹了导弹的发射和炸裂,轰响声时近时远。

德黑兰市面出现燃料短缺问题,许多加油站已经关闭,仍在运营的加油站限制每车每日只能加10升汽油。部分加油站前排起1至2公里的长队,许多家庭为长途撤离准备了油桶,以备途中自行加油。

在以色列,冲突同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社交平台上,以色列的留学生记录在轰炸声中辗转反侧的夜晚,或是在防空洞随机玩起的游戏。高空爆裂的火光下,一名24岁的中国留学生吹灭了生日蛋糕上的烛光,庆幸着“又活过了一天”。

对华商来说,这场冲突的影响更为深远。杨先生经营一家橡胶制品工厂,主要客户集中在德黑兰及周边工业区,现因战况被迫停摆。他坦言最大的不确定性是对政治前景的担忧。一旦伊朗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国家机器失灵,警察也不管了”,外国投资者的安全和财产都将面临严重威胁。

目前,杨先生选择暂留于相对安全的雅兹德,距德黑兰约600公里,准备了十天的生活物资,“如果十天撑不下来,战争愈演愈烈,我就打道回府了。”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伊以冲突历史渊源: 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涉及宗教、领土、政治等多个层面。近年来,双方频繁发生军事摩擦,此次冲突并非第一次。
  • 伊朗的国际地位: 作为中东地区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军事力量,伊朗拥有庞大的人口和丰富的资源,在区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其与俄罗斯、中国等国的关系也值得关注。

更多细节:

撤离行动艰难重重: 尽管许多华人积极寻求撤离,但路途漫长且危险重重。部分华人在途中遭遇车祸或遭到抢劫,一些人甚至选择在偏远地区躲避战乱。中国驻伊朗大使馆已经发布紧急通知,并开通了绿色通道,协助华人撤离。

国际社会反应: 国际社会对伊以冲突的升级表示担忧,呼吁双方克制,避免进一步激化局势。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呼吁对话解决危机,同时也强调保护平民安全的重要性。

  • 经济影响: 伊以冲突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对地区乃至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石油价格上涨、供应链中断等问题都可能加剧国际局势紧张。
  • 未来走向:
    • 持续升级: 如果双方无法控制冲突,战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化,波及到更多国家和地区。

    • 和平谈判: 各国努力调解冲突,促使伊朗和以色列重启和平谈判。如果双方能够达成协议,将为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带来希望。

    • 冷战模式: 由于两国在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分歧难以消除,未来可能陷入长期的紧张状态,以“军事对抗”为主的冷战模式。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