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少女谋杀案主使获假释引发争议
涉嫌谋杀少女的“黑手”再获假释,加拿大引发争议
2008年,14岁少女史蒂芬妮·伦盖尔遭刺杀致死,案情震惊加拿大。凶手是她同龄男友戴维·巴格肖,而操纵这一切的幕后主使则是14岁的梅丽莎·托多洛维奇。她心生嫉妒,认为伦盖尔曾与巴格肖交往,将其视为情敌。托多洛维奇唆使巴格肖杀害伦盖尔,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2018年,托多洛维奇被判处二级谋杀罪,并被判处无期徒刑,不得提前7年假释。尽管如此,她在2018年曾获得一次假释机会,但因隐瞒与两名正在服 probation 的男子的关系而被 revoked 。
最近,加拿大国家特赦委员会批准了托多洛维奇的日间假释申请,允许她在一个社区机构居住六个月。这引发了公众的担忧和争议。
根据委员会的裁决,托多洛维奇必须遵守一系列条件,包括向她的监管者汇报任何关系或友谊、禁止与受害者及其家属联系、参与治疗计划等。此外,她还不得在10pm到6am之间外出,并不得与任何被认为参与犯罪活动的个人交往。
尽管如此,许多人仍然担心托多洛维奇的假释,认为她的行为表明了她缺乏悔恨和对受害者的尊重。一些人批评委员会的决定是轻率的,可能会危害公众安全。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加拿大假释制度: 加拿大的假释制度允许罪犯在服刑期间获得条件放免,以便逐步回归社会。该制度的目的是为罪犯提供重新融入社会的機會,并降低复 phạm率。 然而,假释申请过程严格,需要经过多方面的评估和审查。
- 公众对假释的担忧: 针对任何案件的假释申请,公众通常会表达担忧,特别是涉及严重犯罪或暴力行为的案件。人们担心罪犯可能会重犯,威胁公共安全。
- 伦盖尔案的社会影响: 此案引发了加拿大社会关于青少年犯罪、网络bullying和校园霸凌等问题的广泛讨论。
更多内容:
托多洛维奇的假释申请得到了部分支持者的认同。他们认为,她已经服刑十年,并参与了治疗计划,展现出悔改之心。他们强调,假释是一个帮助罪犯回归社会的机会,而不是一次简单的放逐。他们呼吁公众给予托多洛维奇一个机会,让她证明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合法的公民。
这场争议也凸显了加拿大司法系统面临的挑战。一方面,需要平衡对受害者家属的安抚和社会的安全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罪犯的改过自新的可能性,以及给予他们第二次机会的重要性。
托多洛维奇的假释案将继续引起公众关注和讨论。最终的结果将会取决于加拿大国家特赦委员会的后续决定,以及社会各界对于假释制度本身的反思与改进。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