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防务支出目标引发成员国分歧
北约防务支出目标引发分歧 美方倡“5%”遭部分成员国反对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近期围绕国防支出目标展开激烈讨论。尽管目前成员国共识是将国防支出提高至GDP的2%,但秘书长吕特(Mark Rutte)指出,这一标准已“明显不够”,更加雄心的军费目标将在6月于荷兰海牙举行的北约峰会成为核心议题。
美国一直主张北约盟国的国防支出应占GDP的5%。美国总统川普、国务卿卢比欧(Marco Rubio)以及美国驻北约大使惠塔克(Matthew Whitaker)都曾公开支持这一目标,并表示“5%不只是个数字,而是安全所必需”。
然而,部分成员国对高目标持反对态度。比利时外长佩瑞弗(Maxime Prévot)15日在土耳其出席北约非正式外长会议时直言,美方力推的“国防支出占GDP 5%”太超出实际能力,比利时不会支持这一目标。他坦言,即使是3.5%的目标,在短中期内也难以实现,目前更实际的目标是2034年前达到2.5%。
佩瑞弗透露,若北约最终将目标设在2.5%以上,将寻求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联手,推动10至15年内分阶段达成。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总统赖清德于今年2月召开国安高层会议,宣布将优先推动特别预算,目标让国防预算达到GDP3%以上。 财政吃紧的比利时已是最后一批承诺达成2%标准的成员国,国内正面临因削减社会福利而引发的工会抗议浪潮。
吕特在15日外长会后的记者会上未对具体数字松口,只表示对海牙峰会上各国能够协议出“具企图心”的军费目标有信心,并强调将会搭配“可靠可行”的执行计画。据他指出,今年北约仍有8个盟国未达2014年设定的2%目标,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都承诺今年内达标,卢森堡、斯洛维尼亚也在上周承诺赶上这个其实已显过时的目标。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北约组织的成员国在国防支出目标上存在分歧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复杂问题。 理解这个话题需要掌握一些背景信息:
- 北约的宗旨: 北约最初成立于冷战时期,旨在维护北美和欧洲的安全,抵御苏联的扩张。随着冷战结束,北约的目标演变为促进国际安全与稳定,并应对新的安全威胁,如恐怖主义、网络攻击等。
- 2%目标: 在2014年的华盛顿峰会,北约成员国一致同意将国防支出提高至GDP的2%。这一目标旨在加强北约的实力,更好地应对挑战。然而,并非所有成员国都能实现这一目标。
- 美国的影响力: 美国是北约创始成员国之一,也是其最大军事力量。美国一直主张北约成员国提高军费投入,以维护集体安全。
分析文章内容:
- 文章指出美国主张将国防支出占GDP的比例提高到5%,这一目标遭部分成员国的反对。
- 比利时等国认为高额目标难以实现,并提出分阶段达成的方案。
- 文章还提到了台湾总统赖清德宣布将优先推动国防预算达到GDP3%以上,这反映了全球范围内加强国防实力的趋势。
进一步思考:
- 北约成员国如何平衡军事力量提升与经济负担?
- 不同的国家在安全威胁评估上是否存在差异?如何达成共识?
- 北约应如何应对新兴的安全挑战,例如网络战争和人工智能?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