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女商力推“有趣”商场,引人思考
加拿大商场转型受阻?一位华人女商企图引进“有趣”活动吸引年轻人
一位名叫刘的华人女性正在试图在加拿大改变商场经营模式。她计划引入大量“有趣”的活动,例如互动式角色扮演游戏,以吸引年轻顾客。
她的想法是,加拿大目前的商场过于老土,缺乏吸引力,尤其对年轻人来说。 她认为,一个面积不到50平米的儿童乐园就能吸引大量的年轻父母来购物,可想而知,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带来更大的影响力。但她也意识到,很多年轻人没钱消费,就像说丰田要设计给年轻买家的Lexus一样不合理。
虽然加拿大年轻人从高中起就会打工,但刘认为,印度移民抢走了许多工作机会,并将收入汇回印度,导致加拿大本地经济受损。她指出,每年几百亿加币被抽走,对加拿大经济造成严重打击。
为了实现她的计划,刘提出了新的员工招聘要求,优先考虑说普通话和英语的,不接受说旁遮普语的申请者。然而,她在与多伦多大型商业房东会面时遭遇了阻力。一位房东代表在会面中表现出“极其无礼”的态度,并很快离开了房间,明确表示不支持她的提案。尽管《星报》未能独立核实此事,但刘认为,一些人害怕中国人(多伦多)的发展壮大。
谈及Hudson’s Bay商场失败的原因,刘直言:“它不重视年轻人,没有为他们打造聚会的空间或活动,也没有投资装修,只想着赚钱。” 她认为,年轻人更看重休闲娱乐,比如洗浴、足疗、按摩、电竞网咖、电影、KTV和酒吧等,购物反而排在其次。她建议将这些元素结合起来,设计成门票制,并提供额外的服务收费,例如足疗和按摩。
刘的计划是否能够成功,还有待观察。她的想法引人深思:加拿大商场是否真的需要进行一场转型?年轻人究竟想要什么样的购物体验?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加拿大零售行业现状: 加拿大零售业近年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电商的崛起、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以及人口结构的转变。传统的商场模式正在被质疑,很多商圈出现空置店面和客流量下降的情况。
-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商业竞争: 多伦多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不同社区拥有不同的文化和需求。如何在商业活动中兼顾不同文化的差异和融合,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 社会对移民的态度: 加拿大近年来经历了移民增长期的同时,也存在着关于移民和就业问题的一些争议。如何看待移民的贡献以及平衡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一个需要多方讨论的议题。
刘的想法虽然大胆,但其成功与否取决于许多因素。
以下是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 刘提出的"有趣"活动是否能真正吸引年轻人?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更加多元化,他们追求个性化、体验化的消费方式,单纯依靠传统娱乐形式是否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 将商场打造成"门票制"模式是否合理?这可能会提高购物的门槛,降低一些原本顾客的消费意愿。如何平衡盈利和吸引客流量的目标?
- 刘提出的招聘要求是否合法且符合多元文化环境的原则?商业活动应该以公平、包容的态度对待所有群体,避免出现歧视现象。
总而言之,刘的计划引发了关于加拿大商场转型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些思考。 她的想法或许能够为传统商场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但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才能真正赢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