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女子换汇被骗百万 法院判公司无责

华裔女子因忽视防范措施遭骗款百万 换汇公司无需承担责任

一位名叫王女士的华裔女子向一家换汇公司转入人民币54万多元,以换取加元,但最终未能取得预期的资金,并将其换汇公司告上小额钱债法庭。然而,法官裁定换汇公司无须赔偿女事主损失,因为王女士忽视了防范措施,使诈骗者得逞。

据悉,王女士于2023年10月前往XHD,Pacific,Forex,Service,Ltd. (简称XHD)换汇公司咨询人民币换加币情况。当时店员L解答了她的疑问并互加WhatsApp联系方式。 11月2日,黑客入侵了L的WhatsApp账号,开始与王女士进行沟通。黑客以5.443 和 5.445 的汇率诱骗王女士转账人民币54万多元,承诺第二天将加元资金打入她的加拿大银行账户。

尽管王女士在转账前收到中国银行关于网络电汇诈骗的警示信息,但她依然按照黑客指示操作,最终成功将款项转入由黑客控制的中国银行账户。 随后,黑客突然消失了,并清空了与王女士之间的聊天记录。XHD公司称黑客入侵对其员工WhatsApp账号,并在第一时间向警方报案,王女士也于北京报警求助,但至今仍未追回款项。

卑诗省小额偿债法庭法官奈胡思(Peter,Nyhuus)认为,此次事件中,XHD公司没有故意不当行为或过失,而王女士忽视了防范措施,最终使诈骗者得逞。法官引用旧案判例指出,原告是唯一直接与诈骗者打交道的一方,因此有责任识别潜在的诈骗迹象。

最终,法官驳回王女士的申诉,她可能永远无法追回损失的54万多元人民币。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以下信息:

  • 网络电汇诈骗的常见手法: 诈骗者通常会冒充合法机构或个人,利用社交媒体、电话等方式与受害者建立联系,诱导其转账至虚假账户。
  • 防范网络电汇诈骗的方法:
    • 谨慎对待陌生人发来的消息和链接,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 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的身份和交易信息,避免通过私人账号进行转账。
    • 多方求证,与亲朋好友商量后再做出重要决定。
    • 使用安全可靠的支付平台,并注意查看交易记录。

本案中王女士忽视了防范措施,导致损失惨重,提醒我们: 即使是看似可信的交易,也必须谨慎对待,避免掉进诈骗陷阱。网络电汇诈骗屡禁不止,我们要提高警惕,学习防范知识,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