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工程师“多线程打工”被曝光
印度工程师“多线程打工皇帝”惊曝:靠假简历兼职数家初创公司
近日,一位名叫索汉姆·帕雷克(Soham,Parekh)的印度工程师因利用假简历同时获得多家硅谷初创公司的聘用而引发舆论哗然。他的故事揭露了科技行业人才竞争的激烈以及一些工作者的困境。
帕雷克曾分别在Y Combinator投资的新锐团队及AI赛道公司工作,甚至曾在Meta担任过WebXR混合现实体验项目的贡献者。他利用5-6份简历和多个不同工作经历,轻易通过面试,最终成功“身兼数职”,每周工作长达140小时。
然而,他的谎言最终被揭穿。一位创始人发现帕雷克同时向另一家公司提交代码,并最终发现了其他公司的招聘记录与他提交的代码时间重叠。更多公司随后对其简历进行核实,证实帕雷克确实是在多个公司工作。
面对舆论压力,帕雷克承认了自己的行为并非出于贪婪,而是因为2022年起陷入经济困境,迫不得已才选择这种方式求生。他表示自己“非常关心”各家公司,并会选择薪资较低、股权较高的工作方案。
帕雷克的故事也引发了硅谷对科技行业人才管理和招聘模式的反思。有人认为,硅谷对生产力指标和快速招聘的痴迷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而对于帕雷克来说,他最终还是在AI视频混音初创公司Darwin找到了新的工作机会,创始人相信他的才华能够帮助公司发展。
尽管帕雷克的阴谋已被揭穿,但硅谷的“二次机会”神话再次上演,也引发了关于科技行业人才竞争激烈性和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的讨论。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帕雷克的故事并非孤立现象。近年来,硅谷人才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公司都采用快速招聘和高产能指标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为了获得更多工作机会、提高收入或应对经济压力,可能会铤而走险,采取类似帕雷克的做法。
以下是一些需要了解的背景信息:
- 硅谷人才竞争激烈: 硅谷是科技行业的中心,众多初创公司和大型企业都争夺顶尖人才。这导致招聘过程异常紧张,许多求职者不得不卷入“内卷”。
- 快速招聘模式: 为了赶上市场变化,一些公司采用快速招聘的模式,有时会忽略对候选人的背景和经历进行全面的核查。
- 高产能指标: 硅谷文化中强调效率和生产力,许多公司设置严格的高产能指标,让员工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
帕雷克的故事引发了一些思考:
- 招聘模式的反思: 一些人认为,硅谷过度追求快速招聘和高产能,忽视了对候选人的全面评估,导致类似帕雷克的行为得以发生。
- 人才竞争与道德界限: 在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下,如何平衡个人利益和职业道德?是否应该更加重视长期的价值观培养?
- 经济困境的冲击: 帕雷克的故事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了生存,不得不铤而走险。
硅谷对人才管理模式的反思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找到更平衡、更健康的解决方案。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