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罢免”投票落幕国民党吁民进党道歉

台湾“大罢免”投票落幕:国民党要求民进党道歉 民众期盼民主常态

7月26日的“大罢免”投票在下午4点结束,开票大致结束,最终结果将影响台湾立法院的朝野格局。第一波“大罢免”最后以失败告终,新竹市长高虹安、立委郑正钤自行宣布罢免未通过,其余选区则据中选会统计结果全数为“否决”。同意票达原选举人总数25%以上者包含王鸿薇、李彦秀、徐巧芯、叶元之、罗廷玮、傅崐萁等人的选区,但仍少于不同意票,因此罢免未通过。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26日晚间发表谈话,要求民进党籍的赖清德总统应出面道歉。他形容罢免失败的结果是“台湾人民的大胜利”,称应终结“政治闹剧”与“政治恶斗”。台北市长蒋万安与5席立委则一同现身国民党台北总部,向选民鞠躬致谢。

2020年任高雄市长时遭罢免通过、现任立法院长的韩国瑜在脸书发文称,希望罢免落幕之后能恢复民意的制衡,“期盼这只能是民主历程的一次意外、而不能是常态,否则会是对台湾自由民主宪政秩序最沉重的攻击”。台湾前总统马英九的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则说,马英九对罢免结果感到欣慰,认为这代表台湾人民拒绝了“违反台湾利益的抗中路线”。

自今年7月26日起,台湾共有31位立委的罢免案成案,全数为国民党籍,分别在7月26日和8月23日举行投票。此次“大罢免”引发广泛关注,成为台湾政治局势中的重要事件。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台湾政治制度: 台湾实行民主制,总统与立法院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立法委员(立委)是负责制定法律的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
  • 两岸关系: 台海之间存在长期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双方坚持各自主权立场。

“大罢免”投票背后的政治博弈

此次“大罢免”投票结果不仅影响台湾立法院的朝野格局,也反映了台湾内部复杂的政治博弈。

  • 国民党: 国民党以失败告终的罢免案为其争取政权合法性提供了借口,并以此批评民进党的执政方式和对中国大陆的态度。他们主张维持现状,寻求两岸和平发展,并强调维护台湾利益。
  • 民进党: 民进党则认为“大罢免”是国民党为了反击其政策而采取的政治操作。他们主张坚持台湾主权,强化与美国等民主国家的合作,并积极推动两岸谈判,以寻求最终和平解决方案。

此外,“大罢免”投票也引发了关于台湾民众政治态度和民主意识的讨论。一些分析认为,这次投票反映出台湾人民对现任政府的不满情绪上升,同时也暴露了台湾政治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民众期盼民主常态

韩国瑜以及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等人的呼声表明,人们希望“大罢免”能成为一个特殊事件,而不是台湾民主进程中的常态。他们强调,台湾的政治文化应该以理性、包容和对话为基础,避免陷入激烈的党派斗争之中。

总结

此次“大罢免”投票结果对台湾未来的政治局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引发了关于台湾政治体制和两岸关系的广泛讨论。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