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订单暴增,台湾能源危机迫在眉睫
台积电芯片订单暴增,台湾能源危机迫在眉睫
中国军事杂志《舰船知识》近期撰文指出,台湾最大的弱点是超过96%的能源依赖进口,且石油、煤炭和天然气都需要通过海运运输。文章声称,中国可以通过封锁这些船只实现对台湾的战略压制。此言论引发国际关注,特别是随着台积电等芯片制造商持续增建工厂以满足全球人工智能芯片需求的飙升,台湾的能源安全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纽约时报》报道指出,中国近期环台军演模拟封锁船只进入台湾行动,不仅将重创台湾经济,还恐令全球经济陷入停滞,因为全球先进芯片的主要产能集中于台湾。核能和核废料专家艾萨克斯表示,各国都需要多种能源来确保稳定的燃料供应,“但对台湾来说,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又远高于他国”。
台湾的制造业消耗全岛逾3分之1的能源,随着台积电等芯片制造商在台增建工厂,以满足AI芯片需求飙升,电力自主对台湾来说愈发重要。目前,台积电在台湾营运约17座工厂,并计划今年在增建6座。英伟达、Google、亚马逊等也宣布要在台湾投资,台湾当局预计,未来5年内为满足AI产业的爆发性需求,台湾电力需求将成长13%。
尽管台湾政府曾设定目标到2025年将有20%能源来自再生能源,但截至去年,官员已将数据下修至15%。立院分歧和土地征收困难,减缓了能源转型的速度。台电目前已在西部海岸建造巨型风力涡轮机,并安装发电量为14百万瓦的太阳能板。中油则把原用于开采石油的钻井平台,打造成可用来钻出深度逾3000米的地热井。利用地热发电是新兴领域,仅占台湾能源供应不到1%,但政府表示,未来30年内将提升至15%。
然而,地热发电面临人力荒,中油地热能部门的处长陈炳诚表示,工程师大多不愿在泥泞多雨的钻探现场工作,大多数人不到1年就离职。核能曾满足台湾50%以上的能源需求,但2011年日本福岛核灾后,持续多年的反核运动导致核电厂逐步除役。然而,近年来台湾在热浪和干旱期间屡遭停电困扰,外界担忧,政府目前在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方面的现有投资,恐无法满足台湾工厂日益成长的需求。重启核电的声浪正在增加,赖清德总统5月曾表示,即使没有核电,台湾也不会面临缺电风险,但此言论能否缓解外界对台湾能源危机的担忧尚存疑问。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台湾经济结构: 台湾以制造业为主导,尤其是在半导体芯片领域拥有全球主导地位。台积电等芯片制造商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 能源转型挑战: 全球范围内,各国都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但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技术、资金和社会接受度等方面的挑战。台湾也面临类似的难题。
深入分析:
文章指出台积电等芯片制造商持续增建工厂以满足全球人工智能芯片需求的飙升,这进一步加剧了台湾能源安全问题。
- 经济与能源的紧密关联: 台湾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能源供应。一旦能源供应受到中断,将对台湾制造业造成重创,进而影响整个全球芯片产业链。
- 政治因素的影响: 文章提及中国军事杂志《舰船知识》文章中关于封锁台湾海运的言论,说明了能源安全问题与台海局势之间的密切联系。
解决问题的途径:
- 加强再生能源发展: 尽管台湾政府在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方面的投资有所增加,但仍需加大投入力度,并克服技术和社会阻力。
- 探索其他清洁能源: 除了传统可再生能源外,台湾还可以考虑其他清洁能源,如海洋能源或核能等。
- 提高能源效率: 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对能源的依赖,可以缓解能源危机压力。
未来展望:
- 随着全球对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持续增长,台湾将面临更大的能源安全挑战。
- 台湾政府需要制定更加积极的能源政策,并加强国际合作,才能确保其能源供应的安全和稳定。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