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人士被社交软件“女友”骗7000元
听障人士被社交软件“女友”骗7000元,警方追回款项
武林派出所成功破获一起网络诈骗案件,一名40岁听障人士陈先生在社交平台上被一位自称女子、声称与自己恋爱关系的“女友”骗取了7000元。
陈先生是一位单身听障人士,喜欢在快手平台上浏览视频。几周前,他认识了一位自称在英国留学的女士,两人通过私信聊天逐渐产生感情。这位“女友”十分关心陈先生,每天嘘寒问暖,表示想要以恋人的身份继续交往。陈先生被对方的温柔体贴打动,认为自己遇上了真爱。
4月29日,“女友”向陈先生提出回国见面,然而陈先生没有将自己是听障人士的事实告知对方,以“工作忙”为由推辞了见面请求。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女友”突然告诉陈先生自己已经抵达北京机场,并称自己在机场被公安扣下,需要支付罚款才能离开。
一位自称是北京民警的好友请求出现在陈先生的社交平台上,向他解释情况,并提供了两个收款码,要求陈先生转账。
相信着“女友”危急状况的陈先生,先后两次将7000元汇入指定账户。这时,银行柜台的工作人员察觉到异常,判断陈先生疑似遭遇电信诈骗,及时报警求助。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将陈先生的账户冻结止付,但“女友”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面对这种情况,陈先生仍然坚持认为自己没有被骗,并希望继续转账帮助“女友”。经过反诈民警两个多小时的耐心劝导和详细的案例讲解,陈先生才最终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遇到了诈骗。
目前,武林派出所已将陈先生被骗金额悉数追回。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警惕网络诈骗陷阱,不轻易向陌生人转账。对于任何疑似诈骗的情况,应及时报警求助。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网络诈骗手段日新月异: 与陈先生案例类似的案例层出不穷,犯罪分子利用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等进行精准定位,针对听障人士等群体特点,设计更加隐蔽、复杂的诈骗剧本。
一些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包括:
- 冒充亲朋好友: 骗子通过伪造信息和聊天记录,假扮成受害人的亲友或熟人,向其寻求帮助并诱导转账。
- 感情类诈骗: 骗子以虚假身份在社交平台上与受害者建立虚假感情,逐步获取信任后进行资金诈骗。
- 投资理财诈骗: 骗子利用受害者对高收益的渴望,宣传“一夜暴富”的投资项目,最终导致受害人血本无归。
为了保护自身安全,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 提高警惕: 切勿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和请求,尤其是涉及资金交易的情况。
- 多方核实: 遇到可疑情况,及时通过其他途径与亲友联系核实真伪。
- 谨慎转账: 不要轻信对方提供的收款账户,仔细核对信息并选择正规渠道进行转账。
- 增强安全意识: 定期关注反诈宣传,学习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和防范技巧。
记住,永远不要把你的个人信息轻易透露给陌生人,更不能随意向他们转账。如果您遇到任何可疑情况,请立即报警求助。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