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食品安全:警惕炒饭综合征与椰毒假单胞菌
夏日高温,食物安全不容忽视!警惕炒饭综合征和椰毒假单胞菌
夏季炎热,细菌滋生旺盛,食物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近期,广东省发生多起因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炒饭综合征”案例,提醒人们要注意食品安全。同时,河粉、凉皮等湿米面类食品也容易受到椰毒假单胞菌侵染,引发严重后果。
“炒饭综合征”不容忽视
蜡样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夏季高温天气更容易滋生繁殖。其中,剩饭食用不当是“炒饭综合征”的主要原因。这种细菌在食物中生长过程中会释放两种毒素——呕吐毒素和腹泻型肠毒素,即使加热也难以完全消除。
出现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就是蜡样芽孢杆菌中毒的信号。预防“炒饭综合征”,关键在于妥善保存食物:避免将食物长时间放置在高温环境中,尤其是剩饭和易滋生细菌的食物,最好现做现吃。吃不完的米饭应密封存放于冰箱冷藏,室温下放置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椰毒假单胞菌危害巨大
河粉、凉皮等湿米面类食品在高温潮湿环境中容易受到椰毒假单胞菌侵染,产生极度致命的米酵菌酸毒素。该毒素可损害肝、脑、肾等主要脏器,中毒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等,严重时会导致肝昏迷、中枢神经麻痹,甚至死亡。
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即使煮熟也难以消除,因此,湿米粉类食品的购买和储存至关重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用前仔细检查,残留部分应冷藏保存。
夏季高温期,微生物和毒素都在疯狂内卷,牢记“四准则”防范风险:
- 熟透: 食物要煮熟才能杀死细菌;
- 冷藏: 未吃完的食物及时放入冰箱冷藏;
- 不侥幸: 不要冒险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
- 不猎奇: 不要尝试从未接触过的奇怪食材。
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从食物安全做起! ##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这篇文章主要针对夏季高温天气下食物安全问题,重点介绍了两种常见的食品安全威胁:蜡样芽孢杆菌和椰毒假单胞菌。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建议你先了解以下知识点:
- 细菌滋生的原理: 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会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速度。高温高湿天气是细菌滋生的“黄金时期”。
- 常见食物中毒症状: 食物中毒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呕吐、恶心、头晕、发烧等,有些细菌还会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 比如如何正确储存、烹饪和处理食物,以及识别腐败变质的食物迹象。
理解以上知识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文章所阐述的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身健康。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