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三巨头:人形机器人新赛道

外卖三巨头开启具身智能角逐:新赛道能否救赎饱和市场?

京东、美团、阿里三大外卖巨头在经历长时间的补贴大战后,现已将目光投向了新的增长点——具身智能。 这波抢滩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布局背后,是外卖市场增长乏力的现实以及对未来技术趋势的积极预期。

数据显示,2025年前5个月,机器人领域融资额已达232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总和。三大巨头各有特色:京东聚焦物流仓储等工业级应用,通过投资领投智元机器人、众擎机器人等企业快速落地解决方案;美团则更倾向于本地生活场景的“激进撒网”,投资宇树科技、自变量机器人等公司,将智能化力量嵌入配送、餐饮、酒店等领域;阿里则专注“大脑”而非“本体”,通过自身大模型底座(如通义Qwen),投资逐际动力、星尘智能等企业,补足“物理载体”能力,形成云计算、大模型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绑定。

然而,这波新赛道布局也充满了挑战。巨头们面临着传统的“创新者的窘境”,现有业务和模式的路径依赖,使得它们在新的领域积累认知困难。同时,巨头的资本优势也让他们倾向于通过投资的方式去拿下外部创新成果,而不是主动进行深耕。

对于外卖三巨头而言,具身智能技术的发展或许能够带来新的增长点。 若具身智能技术趋于成熟,且价格接近商用,则可能彻底改写行业规则:京东的供应链机器人、美团的本地生活数据、阿里的云端AI,均可与具身智能形成闭环,将外卖战场从“补贴大战”转向“技术密度”。

这场具身智能的布局与较量,是对下一个时代的争夺战。谁能率先整合技术、供应链与场景,将单台机器人成本压缩至接近商用,并形成“技术-产品-市场”的正循环,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外卖三巨头布局具身智能的背景下,有一些关键概念需要提前了解,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这场角逐:

1. 具身智能: 这是一种人工智能形式,它结合了机器人的物理身体和人工智能算法,使其能够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与世界互动。相较于传统的语音助手或图像识别系统,具身智能拥有更加自主性和交互能力。

2. 供应链机器人: 这种类型的机器人主要应用于物流仓储领域,例如自动搬运货物、分类分拣等,提高效率和降低人工成本。京东在布局这个领域,可以利用其强大的物流网络资源优势。

3. 本地生活场景: 美团的“激进撒网”策略指的是将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于餐饮、酒店等本地服务领域,例如送餐、清洁、前台接待等,打造更加便捷和智慧的生活体验。

4. 大模型底座: 阿里的“大脑”策略指的是利用自身的强大大模型技术,如通义Qwen,为具身智能提供决策逻辑和知识库支持,使其能够更智能地执行任务。

5. “创新者的窘境”: 指的是成熟企业在进入新领域时,会受到其现有业务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束缚,难以快速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这对于外卖三巨头来说是一个需要克服的关键问题。

6. 技术密度竞争: 未来,外卖行业不再只是依靠补贴大战来争夺市场份额,而是将向技术密集型发展。谁能够更有效地整合技术、供应链和场景,将单台机器人成本压缩至接近商用,并形成“技术-产品-市场”的正循环,谁就更有可能在未来的外卖战场上取得胜利。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