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空调师傅哈尔滨遇困境

空调安装热潮下,外地师傅“火线支援”哈尔滨却遭遇困境

黑龙江省今年家电市场需求量井喷,同比增长超过60%。为了应对市场需求激增,黑龙江省商务厅紧急督促各地加快家电补贴审核与拨付速度,并联合家电行业协会发出强力倡议,要求销售企业“八仙过海”,全力增派安装力量。京东、美的等电商平台和空调品牌纷纷响应,调派专业安装师傅支援哈尔滨。

然而,这些外地支援的安装师傅却遭遇了意料之外的困境。林冯是一位来自广东惠州的个体户,从事空调安装工作多年。他的一位朋友从一家知名品牌的售后机构得知哈尔滨空调师傅紧俏的行情后,向他透露了这个“金矿”。公司正在选调员工北上支援,报销来回路费,设备设施一应俱全,师傅只需只身前往即可。两人可以组成搭档,一起接活干。

林冯被行情火爆吸引,坐飞机、报销倒是其次,关键是赚取快钱,甚至在哈尔滨长期发展也不排除可能。他原本设想凭借自己的技术,应该比在广东赚更多钱。然而,抵达哈尔滨后,现实让他措手不及。

“报销其实是你自己先垫付,工作结束之后再给你。”林冯说,去程机票已经报销,返程机票还在走流程,再加上工具采购、油费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些垫付费用给他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更糟糕的是,哈尔滨的“装备完备”和他想象中的概念相差甚远,“其实啥都没有”。他原本以为抵达后可以直接投入工作,却发现当地设备设施落后,安装效率大幅降低。

林冯说:“北方墙厚,赚钱不易。”哈尔滨本地房屋墙壁特别厚,中间甚至有保温层,这造成装空调打洞特别困难。正常情况下,装一次空调,一个半小时。在哈尔滨,由于打洞难度加大,时间长达两三个小时,两个人搭档,每天只能安装两三个。

此外,派单模式也成为槽点。林冯说:“派单效率低,东一片西一片。”很多订单空调还没有到货,就派了安装师傅,导致大量时间浪费在沟通上;而且工作地点分散,在很大区域内东奔西走,耗费不少时间和油费。

最终,林冯只在哈尔滨工作了一周,7月2日出发,7月10日返回,“这边一半的师傅都回去了。”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林冯的故事只是哈尔滨外地师傅支援热潮中微不足道的冰山一角。大量外地师傅来到哈尔滨后,纷纷遭遇了类似的困境:高昂的成本、落后的设备、低效的工作模式等问题,让他们的“捞金梦”变成了现实的考验。

1. 市场需求与供应矛盾激化: 尽管黑龙江省及时启动补贴政策和调派安装力量,但家电市场需求量井喷的速度还是超出了预料。大量的订单集中在哈尔滨,导致外地师傅的工作量巨大,加剧了劳动力紧张的状况。

2. 信息不对称: 很多外地师傅受到承诺的诱饵(例如高额收入、设备设施完善),缺乏了解当地实际情况的信息,最终遭遇现实的差距。

3. 当地资源与能力不足: 哈尔滨作为北方城市,其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在应对突发性市场需求时显得较为薄弱。设备落后、派单效率低等问题成为外地师傅工作过程中的巨大障碍。

4. “金矿”效应引发的竞争: 高薪的诱惑吸引了大量外地师傅涌入哈尔滨,导致人才资源过于集中,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压力, 降低了每位师傅的收入预期。

林冯的故事提醒我们,在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信息透明度、供需关系协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才能有效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