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老牌中餐馆“福如楼”闭店告别
多伦多老牌中餐馆“福如楼”悄然谢幕
陪伴华人几代人的深夜食堂,终因老板退休而告别舞台。
位于士嘉堡鸿运中心Plaza的“福如楼”,自開業以来一直深受华人群体喜爱。它以港式点心和粤式家常菜著称,营业至凌晨,成为了许多钓鱼佬的首选“代烧鱼”圣地,也是陪伴老移民几十载的深夜食堂。然而,就在最近,这家有着丰富历史的餐厅悄然关门,消息传出引发众多老顾客的惋惜与怀念。
一位名为@吃货阿利亚那的华人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告别福如楼,回忆道:“第一次在饭店吃到自己钓的鱼,就是在福如楼。”北方人初次体验到一鱼两吃——炒鱼球、椒盐鱼骨,惊为天人!去久了就知道福如楼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地方,老板和几位老友在一桌闲谈,畅饮……”
然而,这次去吃鱼却成了告别:“饭吃一半,才得知,今天居然是福如楼最后一天营业......有点怅然,有点失落,有点感慨。”该网友透露,老板和一群好友支撑一家店很多很多年,相互之间的情谊一定很深了吧。现在终于要退休了。
谷歌页面也显示,福如楼已永久停业。众多老食客纷纷留言追忆:“可惜了,以前经常去的。”“太可惜了。”“福如楼关门了,我知道他们前阵子停了早茶,没想到要关门。”“真的吗?老板亲自炒的河粉那是相当好吃,锅气香。还有乳鸽啊。”“刚来的时候还在念书,一锅鸡加三碗饭吃的干干净净。现在年纪大了还是喜欢去怀旧。” “转眼过去15年了,很多老店都没有了。” “老板退休了,祝他身体健康。”
福如楼的关门不禁让人感慨,时代在变迁,许多陪伴我们成长记忆的老店铺也慢慢消失,留下的是满满的回忆和一份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福如楼的关门不仅是一家餐厅的结束,更象征着一段时代记忆的消逝。随着城市的发展,老店铺面临着各种挑战,租金上涨、年轻人喜好改变、人才短缺等等,都可能导致老店的黯然退场。
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老店,承载了多少人的青春回忆和情感寄托?
- 他们见证了城市的变迁: 从最初的街角小摊到如今的大型购物中心,老店见证了城市的面貌变化,也记录下了时代的记忆。
- 他们传递着文化传承: 许多老店以传统的手艺和秘方传承着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美食文化的延续者。
- 他们拥有独特的人情味: 老店主与顾客之间的情谊往往超越了商业关系,充满了温暖和人情味。
福如楼的关门,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还依然存在的老店。 也许我们应该多去走访一些老字号,品尝它们特有的味道,感受那份独特的文化氛围,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如何保护这些老店的价值?
- 政府支持: 可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帮助老店转型升级,应对市场挑战。
- 社会关注: 鼓励公众多关注老店铺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增强人们对它们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 传承精神: 年轻人应该学习老店的传统技艺和经营理念,为老店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福如楼的关门是时代的变迁,但它也提醒我们珍惜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记忆和情感寄托,更要努力保护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