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国企地产业绩低谷 “勒紧裤腰带”寻求增长

房地产行业低谷:央国企“勒紧裤腰带”

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2025年上半年,众多房企业绩下滑,甚至出现转亏为盈的局面。而即使是实力雄厚的央企,也难免受此影响。

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保利发展虽然销售额位居榜首,但净利润却大幅下降,同比减少63.47%。公司表示,由于房地产项目结转规模下降以及行业市场波动,盈利能力明显降低,预计存量项目去库存和盈利改善还需要一定周期。

绿地控股和绿城中国也出现了营收、净利双降的现象。其中,绿地控股更是首次出现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06亿元。绿城中国虽然保持了微弱的盈利能力,但股东应占利润同比下降89.74%,创下近两年同期最差盈利表现。

中海地产,曾经的“利润王”,也未能幸免于难。其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2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16.62%,销售额更是从第二名跌至第三名。

然而,华润置地却成为了众多央国企中少有的业绩增长企业。其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到了118.8亿元,遥遥领先于中海地产的85.9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华润置地并非依靠开发业务实现盈利增长,而是通过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长租公寓等运营性业务获得稳定的现金流。这类经常性业务的营业额占比仅21.7%,但贡献了60.2%的核心净利润,达60.2亿元,相比之下,开发销售型业务的收入增长则较为疲软。

一位券商地产分析师表示,在地产开发项目盈利难的情况下,央国企也“勒紧了裤腰带”。无论是华润,还是新城控股、龙湖等民企房企,他们的共性是购物中心、写字楼等业态带来的经营性收入占比都大幅提升,这类业务为房企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所述,建议您对以下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 房地产市场调整: 指的是房地产行业周期性波动,包括房价、成交量等指标的变化。当前市场呈现“持续调整”的态势,意味着开发商销售收入和利润面临压力。
  • 央国企: 指由国家或国有控股的房地产企业,例如保利发展、绿地控股等。这类企业通常拥有较大的资金实力和资源优势。
  • 存量项目去库存: 指已经开工建设但尚未售完的房产项目,开发商需要通过降价、促销等方式促使其销售。
  • 营收、净利润双降: 指收入和利润同时下降,反映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
  • 开发业务: 指房地产公司主要从房地产开发中获取收益的行为,包括购地、开发建设、销售房产等。
  • 运营性业务: 指提供长期经营服务的业务,例如购物中心、写字楼租赁、酒店经营等,其收入相对稳定且周期较长。

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持续深化,央国企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正在积极寻求转型升级,将开发业务与运营性业务相结合,以提高盈利能力和降低风险。华润置地成为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其通过运营性业务实现业绩增长,为行业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