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软实力与学术自由的博弈

孔子学院风波:中国“软实力”触碰学术自由底线

近年来,中国积极设立孔子学院于全球大学内,并资助汉语教学,被普遍认为是展示国家“软实力”的手段。然而,最近媒体调查发现,部分孔子学院为了政治目的,向当地学校施压干涉学术自由,引发校方反感和抵制。

彭博社报道,中国国家汉办在2009年资助斯坦福大学设立孔子学院时,就要求不得讨论西藏等敏感议题,遭到斯坦福校方断然拒绝,理由是这违反了美国的学术自由。类似事件也出现在美国东岸的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校方邀请达赖喇嘛发表演讲,孔子学院代表警告此举会影响学校与中国的良好关系,最终导致校方以“时间紧、资源短缺”为由取消活动。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文化教授戴梅可调查发现,两所设立孔子学院的美国大学都有例子,孔子学院向校方施加压力,企图阻止身份敏感人士发表演讲。这种公然干预学术自由的行为引发教授们的反感和抵制。美国亚洲研究协会今年3月决定不寻求中国国家汉办的资助,理由是汉语教学资助与政府影响力之间缺乏一道“防火墙”。

麻省曼荷莲女子学院中国历史教授李普曼表示,中国的手段很简单,就是用汉语教学的资助换取当地学校的学术让步:不得涉及敏感议题的讨论。他指出:“西藏是个禁题,其次是新疆,再就是民主与人权。这些在中国都不能讨论。”

自2004年后,中国在世界各地设立了350所孔子学院,在美国就有75所。但这种以“软实力”为幌子的干预行为引发了学术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

多伦多华人交流群(置顶)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