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掌舵:娃哈哈“体内输血”变局

“体内输血、体外造血”:宗馥莉掌控娃哈哈集团内外巨变

昔日的饮料巨头娃哈哈正在经历一场震荡的内部变革。自宗庆后离世以来,其独女宗馥莉掌舵宏胜集团,将原本与娃哈哈集团合作密切的关系逐渐转变为“体内输血、体外造血”模式,引发外界对这家国资背景企业的担忧。

公开信息显示,宏胜集团如今拥有19个生产基地、48家子公司,占据娃哈哈1/3产品加工业务,甚至掌控了电商运营。宗庆后曾坦言:“她公司(宏胜饮料)的利润率比娃哈哈还高。” 这一“体外帝国”的构建始于当年娃哈哈与达能合资破裂后的“达娃之争”。宗庆后通过一系列手段,逐步将产品生产线转移至宏胜集团。

如今,宗馥莉再次加大了对宏胜集团的扶持力度。她关闭了多个与杜建英关联的工厂,并寻求今麦郎代工,同时推动员工转签合同,要求与宏胜饮料集团签约,取消“干股分红”待遇。 甚至将原娃哈哈核心部门人员逐步替换为宏胜饮料人员,并将经销商合同主体改由宏胜系公司承接。

媒体报道称,娃哈哈桶装水的出厂价从7.52元被砍至2.44元,而宏胜集团转手就能以12元卖出,中间近10元的差价全进了宗馥莉掌舵的公司。据估算,工厂每卖一桶水倒贴1.5元,宏胜却能净赚8元。

这一“体内输血、体外造血”模式,已令外界质疑娃哈哈集团的未来发展。根据《经济参考报》报道,2022年娃哈哈集团总资产仅58亿元,净利润1871万元;而宗馥莉控制的体外“娃哈哈系”总资产高达370亿元,净利润47.67亿元。也就是说,娃哈哈集团当年净利润,只有体外“娃哈哈系”的0.4%。

国资方面也开始行动。有消息称,专门成立的专班将协调国资、宗馥莉与非婚生子女三方利益,核查1999年股改协议中未收取的国有股权转让款,并可能启动重新评估程序。国资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异议,要求终止商标转让。针对18亿美元离岸信托,专班正联合税务、外汇管理部门调查资金流向,评估是否存在偷逃税款或违规转移资产行为。

宗庆后早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临终前曾跟亲信说:“小莉性子太冲,万一在娃哈哈待不下去,宏胜能让她有个退路。”果た者未来“娃哈哈系”将如何发展?宗馥莉能否扭转局面?这一切都尚存未知数。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宏胜集团的业务领域: 除了饮料外,还涉足食品、医药等领域,并积极布局电商平台和物流体系。
  • “干股分红”待遇: 这是一种类似于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员工在企业盈利时可获得利润分成,而非固定工资。
  • 国资背景: 娃哈哈集团部分股份属于国家控股,其经营活动受到政府监管。

宏胜集团的扩张模式:

  • 并购重组: 通过收购部分中小企业,快速拓展生产线和市场份额。
  • 人才引进: 从传统饮料行业、电商平台等领域挖来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 品牌塑造: 利用“宏胜”品牌的形象进行差异化营销,吸引目标消费者。

娃哈哈集团面临的挑战:

  • 内部分裂: 内部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员工士气低落、生产效率下降。
  • 市场竞争加剧: 新兴饮料品牌崛起,传统饮料行业面临激烈竞争。
  • 品牌形象受损: "体内输血、体外造血"模式引发外界负面评价,影响消费者对娃哈哈品牌的信任。

国资监管的力度:

  • 股权调查: 核查宏胜集团与娃哈哈之间的交易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行为。
  • 商标转让: 评估“娃哈哈”品牌资产价值,防止非理性转让造成国家利益损害。
  • 资金流向: 对宏胜集团的离岸信托进行调查,防止税款逃漏或违规资产转移。

宗馥莉的处境:

  • 权力集中: 作为娃哈哈集团唯一的继承人,她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资源掌控能力。
  • 舆论压力: 外界对她的管理风格和商业行为存在质疑,她需要应对来自媒体、消费者和政府的压力。
  • 家族利益: 她需要平衡宏胜集团与娃哈哈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避免家族内部矛盾升级。

最终走向:

目前,“娃哈哈系”的发展方向仍不明朗。宗馥莉能否扭转局势,带领娃哈哈集团走出困境,取决于她的战略决策、执行能力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