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厨师冒充飞行员骗财骗色
山东厨师冒充歼20飞行员骗财骗色 被警方捉拿
一位山东烟台女子向男友吐槽,“他不是在飞行就是在飞行的路上——所以没空回微信。”她的“飞行员男友”是一位自称开歼20的军官,直到警方找上门,她才惊愕地发现:那个让她爱慕的英雄形象,不过是个22岁厨师!这位冒充军人诈骗犯名叫徐某,他通过抖音、微信添加了100多名女性,虚构“歼20飞行员”身份骗财骗色。
徐某不仅身穿伪造的军装,还以军官身份见了部分受害者家长,甚至收到了红包。然而,他的谎言最终破产,警方在调查中发现他曾以敲诈勒索的手段从一名女性手中骗取了4万元。
面对这些罪行,警方对其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并以招摇撞骗罪立案。法制专家指出,虽然徐某的诈骗金额目前还尚未查明,但根据《刑法》规定,冒充军人行为造成恶劣影响即可构成招摇撞骗罪,情节严重的,可判处3-10年有期徒刑。若后续调查发现巨额诈骗行为,警方可能对其追加诈骗罪。此外,徐某还涉嫌敲诈勒索罪,最高可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这个案例令人深思:一个厨师是如何骗过这么多女性?犯罪心理学家指出,徐某利用了人们对“身份光环”的崇拜心理和“慕强”倾向,他故意营造一种“神秘”和“难以企及”的精英形象,令受害者产生好感和信任。同时,他也通过制造“若即若离感”,让受害者误以为自己深受关注,从而更容易沦为他的猎物。
此案告警我们,不要轻信网络上的虚假身份信息,要提高辨别能力,避免上当受骗。警方也提醒公众,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应及时报警求助,切勿独自处理。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身份光环崇拜的社会现象: 近年来,随着网络社交平台的发展,人们对“身份光环”的崇拜心理更加明显。许多人渴望与地位、财富或成就显赫的人建立联系,并以此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感和归属感。而一些诈骗分子恰好利用了这一社会心理,通过伪造虚假身份信息,营造一种“精英人士”的形象,从而更容易欺骗他人。
网络安全意识的薄弱: 很多用户在使用网络时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容易被虚假的信息所迷惑。一些诈骗分子会通过精美的照片、动听的声音和精心编织的故事来欺骗受害者,使得他们难以辨别真伪。因此,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学会识别网络诈骗信息,对于保护自身利益至关重要。
心理操控技术的运用: 徐某的案例中,除了利用身份光环崇拜,他还运用了“若即若离感”等心理操控技术来欺骗受害者。他故意制造一种难以捉摸的距离感,让受害者产生一种渴望和追求的感觉,从而更容易陷入他的圈套。犯罪分子往往会学习并运用一些心理学技巧,以更巧妙的方式进行诈骗。
对于徐某的案件,我们应该反思:
- 社会责任: 媒体和网络平台需要加强对虚假信息的监管,避免其传播蔓延。
- 个人安全意识: 每个人都需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警惕虚假信息和诈骗行为。学会辨别真伪,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 法律法规完善: 针对新型的网络诈骗手段,法律法规需要及时更新和完善,以有效打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秩序。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