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出席中国阅兵?专家解析利弊
川普出席中国阅兵?专家分析:交易优先、叙事主导胜于盟友感受
近日,川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会晤以未达成停火协议告终,尽管双方都宣称会谈“富有成果”。外界观察认为普京是赢家,俄罗斯摆脱了西方孤立状态。此事引发舆论关于川普是否也会接受北京邀请出席中国九三抗战80周年阅兵的讨论。
独立学者邓聿文在评论文章中指出,川普的外交决策逻辑以交易优先、联盟次之为特征。他将盟友关系视为可议价的筹码,而非神圣不可触碰的安全契约。在川普看来,国际关系是持续的利益交换,并非固定的“阵营博弈”。
文章分析认为,川普出席中国阅兵,即使可能引发亚洲盟友的不满,也并不构成他决策的约束条件。 他更看重交易收益和个人政治叙事,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盟友信誉”。 如果能通过此举塑造“和平缔造者”形象,甚至被包装为俄乌实现停火与和平的铺垫,他会把这种收益放在远高于“亚洲盟友的观感”之上。
邓聿文也分析了川普可能接受邀请的原因:
- 强调务实交易和个人化关系管理的外交风格,不注重意识形态的外交取向;
- 国内政治收益优先于外交均衡,出席阅兵能获得美国国内媒体、尤其是友好媒体的正面报道,强化“和平缔造者”形象,并为争取诺贝尔和平奖铺路。
文章指出,虽然川普可能不会过分在意亚洲盟友的反应,但他们的实际反应更可能温和:日本采取克制态度,政府避免公开批评川普;韩国会低调回应,以免在对朝政策和美韩协调上制造摩擦;台湾官方表示“理解和尊重”美方安排。
邓聿文最终认为,川普大概率不会出席中国阅兵,因为难以掌握叙事主导权,将此举塑造成“历史性外交”,并与俄乌停火直接挂钩。 相反,美国舆论特别是国会中的对华强硬派会将其视为“外交投降”或“战略误判”。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邓聿文的分析,建议您先了解以下背景知识:
- 川普的外交政策特点: 川普的对外政策以“美国优先”为核心,注重交易利益和单边主义。他常常打破传统外交规则,将盟友关系视为可议价筹码,并倾向于与强势国家进行直接谈判。
- 俄乌冲突背景: 俄乌战争爆发后,国际社会对俄罗斯采取制裁措施,试图迫使其停止军事行动。然而,普京并未屈服于西方压力,并在最近与川普会晤中展示出俄罗斯的强大影响力。
- 九三抗日战争纪念意义: 中国将九三抗战定为重要历史节点,旨在纪念中国人民英勇抵抗侵略的历史,并树立民族自尊心和团结精神。 阅兵活动是重大政治宣传活动,对中国国内和国际社会都有深远影响。
- 美中关系现状: 美中之间一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冲突,近年来矛盾加剧,尤其是在贸易、科技等领域。川普任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抗中国,但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双方合作力度有所增加。
了解以上背景知识有助于您更好地理解文章分析川普是否会出席中国阅兵的逻辑和潜在影响。
最后,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