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突转对乌政策:从训斥无筹码到军援

川普对乌政策突转:从训斥无筹码到数十亿美元军援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对乌克兰政策经历了戏剧性的转变。数月前,他曾在椭圆形办公室斥责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毫无筹码”,但7月14日却与北约秘书长宣布将提供数十亿美元的先进武器。

CNN和华府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分析指出,这场转变是川普式外交在现实面前的必然修正。曾任多位美国总统国安高层的CNN全球事务分析师麦格克表示,川普上任之初误判了冲突根源,试图以“示好”换取普京的善意,结果却导致俄罗斯不断背信和战事升级。他比喻俄国人就像一头在跳舞的熊,除非你证明自己是“一头更大的熊”,否则它将决定一切。经历数月的挫败后,川普政府面临着抉择:放任乌克兰防御耗尽,还是透过军援与制裁威胁强化外交筹码。川普最终选择了后者。

麦格克分析,新策略包含三大支柱:军援乌克兰、巩固盟友,以及威胁实施新制裁。然而,“大西洋理事会”的专家们对此策略的成效提出更审慎的看法。前国防部官员古诺夫警告,武器交付的速度是最大挑战,全新的爱国者系统生产线缓慢,若要即时驰援,势必得动用美军自身库存,或说服其他盟国“插队”,这将带来复杂的外交权衡。在制裁方面,前助理国务卿弗里德则坦言,对中、印等国课征高额关税的威胁,在美方正与这些国家进行贸易谈判的背景下,“可能效果不彰”。

尽管存在诸多挑战,但专家们普遍认为,相较于几周前外界担忧的“美国放弃乌克兰”,川普的新路线已是“一大进步”。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特朗普与普京之间的关系: 理解川普对乌政策转变的动因,需要了解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尽管在竞选期间曾批评普京,但上任后,特朗普多次表达对普京的欣赏,并试图拉近两国关系。这种态度引发了美国国内外的强烈反对声浪,被指责为“亲俄”立场。

乌克兰局势: 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半岛并支持东乌分离势力,引发乌克兰危机。此后,美俄双方在乌克兰问题上持续对峙。美国一直在支持乌克兰抵抗俄罗斯侵略,但特朗普政府最初采取的政策较为消极,被批评为“削弱美国的欧洲盟友”。

川普的政治动机: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川普对乌政策转变可能与其自身的政治考量有关。近期,民主党对他的调查加剧,而乌克兰问题一直是美国国内政治争论的焦点之一。通过加强对乌克兰的支持,川普试图展现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强硬立场,并赢得选民的信任。

专家们提出的挑战: 虽然川普的新政策被视为“一大进步”,但专家们也提出了诸多挑战。

  • 军援的速度: 新武器交付速度缓慢将影响乌克兰的防卫能力。
  • 制裁的有效性: 对中、印等国课征高额关税威胁可能效果不彰。
  • 外交博弈: 动用美军自身库存或说服其他盟国“插队”会带来复杂的国际关系权衡。

未来走向: 川普的新政策能否有效遏制俄罗斯侵略,并最终解决乌克兰危机,尚是一个未知数。未来发展将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

  • 俄罗斯的反应: 是否继续加剧对乌克兰的军事压力?
  • 欧洲盟友的支持: 是否能提供必要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 国际社会的压力: 是否能够形成足够的舆论压力迫使俄罗斯撤军?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