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别忽视练肌肉的健康益处
年轻人,别把“练肌肉”当成鸡汤!它关乎你的健康和未来
现在的年轻人都在追求各种养生方式:早睡、少吃糖、避免久坐……这些都是没错的,但有一件至关重要的“养生”事项却被忽略了——那就是练肌肉!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练肌肉不就是为了好看吗?” 其实,肌肉不仅好看,更重要的是它支持身体各种运动,保持平衡、维持关节活动的稳定,防止摔倒。
别以为只有健身达人需要练肌肉,每个人都有肌肉,只是有些人不太明显。 伸出你的胳膊,紧握拳头,弯曲手肘,感受你那若有若无的肱二头肌,它可是你身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残酷的事实是,肌肉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流失,甚至躺着不动也会流失。 记得当年挥洒汗水、充满活力时吗?也许现在你会发现,六块腹肌已经成为过去式,身材也有些走样了。
一般来说,35岁左右我们的肌肉开始流失,并且每年下降1%~2%,50岁以后进入加速阶段,75岁后,下降速度会达到顶峰。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肌肉还具有“用进废退”的特点,如果你经常被手机和沙发吸引,这个过程还会加快。
随着肌肉的不断流失,除了影响颜值,还会导致肌少症,更容易摔倒、骨折,甚至成为老年人死亡的首位原因。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预防的关键在于:抓紧练肌肉,趁年轻做好肌肉量的储备。
年轻人,你的想法很危险! 以为老了再练不行吗?肌肉这东西得趁年轻打基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老了再练,效率和效率相比无法相提并论。
想训练肌肉,不需要成为健身达人,从简单的动作开始,坚持每周2~3次训练,就能看到效果。深蹲、箭步蹲、俯卧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记住补充维生素D也是非常重要的! 大多数人都难以通过日照来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可以考虑有意识地进行补充,这有助于肌肉生长。
练肌肉,不仅能让你拥有更好的身体,还能增强自信和活力,让你的人生更精彩!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关于肌肉和健康的关系: 很多人都知道肌肉的“美观”作用,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它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肌肉不仅提供力量和支撑,还能提高新陈代谢率,帮助控制体重,增强骨骼密度,降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不同年龄段肌肉训练方法:
- 年轻人 (18-35岁): 此时是积累肌肉量的好时机,可以进行高强度、大肌群锻炼,例如深蹲、硬拉、卧推等。每周2-4次训练,每次约60分钟。
- 中年人 (35-50岁): 肌肉流失开始加速,需要注重力量训练和复合动作,保持肌肉量和功能。可以选择中强度训练,每周3-4次,每次约45分钟。
- 老年人 (50+岁): 肌肉流失速度更快,训练应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循序渐进。选择低强度、大肌群动作,例如徒手练习、器械辅助等,每周2-3次,每次约30分钟。
常见误区: 很多年轻人认为练肌肉只能通过昂贵的健身房和专业的教练才能实现,其实不然! 居家训练也十分有效,利用身体重量或简易工具就能进行锻炼。
一些简单的居家肌肉训练动作:
- 深蹲: 双脚与肩同宽,下蹲至大腿平行地面,保持背部挺直,核心收紧,感受腿部肌肉的拉伸和收缩。
- 俯卧撑: 双手支撑身体,身躯呈一条直线,下压胸部至地面,然后向上推回起始位置。
- 仰卧起坐: 仰卧,双脚并拢,双手交叉于胸前,提起头部和肩膀,感受腹部肌肉的收缩。
记住: 每个动作都要注意正确的姿势,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强度和次数。 最重要的是坚持!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