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计划摆脱对中国风电部件依赖

德国计划摆脱对中国风电关键部件依赖

德国政府宣布一项旨在减少对中国风力涡轮机关键部件依赖的战略计划,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多方采购。 此举被视为“去风险”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应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俄乌战争引发的能源危机,降低对单一国家资源供应的依赖。

德国经济与能源部周二发布声明称,目前中国几乎垄断了风力涡轮机所需的永磁体市场,而这些稀土元素也主要来自中国。这种过度依赖存在巨大风险,因此欧洲风能产业和德国政府共同制定了该计划,旨在逐步减少对中国永磁体的依赖。

德国经济与能源部强调,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能源转型领域。 他们表示将与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合作,探索替代采购选项,并发布了一份路线图,目标是到2030年从替代来源获取30%的永磁体,到2035年实现50%。

该部还指出,中国提供的永磁体不仅用于风力发电,也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机械制造和军事工业。 为了加强供应链韧性,德国政府将支持产业多元化措施,包括促进外商投资、设立原材料基金、开展能源研究以及与友好国家建立伙伴关系。欧盟《净零工业法》的设计诉求也将被纳入后续进程。

该计划旨在减少对中国风电关键部件的依赖,加强德国乃至欧洲的供应链韧性,确保能源转型顺利进行。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稀土元素: 一种在现代科技中至关重要的金属组分,用于制造各种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电池以及风力涡轮机等关键部件。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稀土矿藏和生产能力,对其供应链的依赖性非常高。
  • 欧盟《净零工业法》: 旨在推动欧洲在绿色技术领域实现独立性的法律框架,包含了加强供应链多样化、减少对关键原材料的依赖以及促进清洁技术的研发等目标。

德国政府计划面临哪些挑战?

尽管该计划有远见,但实现其目标并非易事。以下是一些潜在挑战:

  • 技术壁垒: 替代中国的永磁体生产需要克服技术难题,包括提高产能、降低成本以及确保质量稳定性。
  • 地缘政治因素: 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和日本,也可能面临自身利益的考量,不愿过度依赖德国市场。国际合作需要更加细致和灵活的策略。
  • 经济因素: 替代来源的永磁体价格可能更高,这将影响风力发电的成本竞争力。
  • 时间限制: 目标是在2035年实现多方采购,但这需要在未来几年内迅速推进技术研发、产业升级和国际合作。

该计划对德国和其他国家的影响:

  • 德国: 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可以降低地缘政治风险,提高能源安全和供应链韧性,同时也能促进国内风能产业发展。
  • 中国: 失去风力涡轮机永磁体市场的份额可能会影响其经济增长,促使中国寻求新的市场和技术突破。
  • 其他国家: 该计划可能激励其他国家加强自身风能产业发展,并探索替代中国供应链的方案,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多元化发展。

**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