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倡导AI伴侣遭群嘲

扎克伯格倡导“AI伴侣”缓解孤独 遭科技界及公众猛烈批评

2025年5月,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一次科技会议上发表了一番引发巨大争议的观点:人类未来或许无需通过现实社交来缓解孤独,而是依靠人工智能创造的“虚拟朋友”甚至“AI伴侣”。 扎克伯格引用了2021年美国成年人平均拥有亲密朋友不足三人这一数据,并提出AI系统可以通过算法更精准地理解用户喜好,甚至比真人更能“懂”孤独者。他强调,对于无法负担心理咨询费用的人群,“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专属的AI治疗师”。他还推测,普通人最多只能维系约15段深度关系,超出这个数量就会超出处理能力。

扎克伯格的言论迅速引发了科技界与公众的激烈讨论。 前Instagram高管梅加娜·达尔批评称,正是社交媒体平台加剧了现代人的社交孤立,如今却试图用同类技术解决问题,如同“纵火犯转身扮演救火员”。美国精神病学协会2024年的研究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人每周都感到孤独,而过度依赖电子设备、缺乏面对面交流被认为是重要诱因。达尔指出,将情感需求外包给算法只会让问题恶化。社交媒体上的公众反应更为激烈。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称:“这提议既悲哀又可怕,用AI取代朋友简直是反乌托邦的垃圾。”另一条高赞评论写道:“扎克伯格这个古怪富豪根本不懂真实友谊的意义。”部分科技从业者也加入批评阵营,认为该设想暴露了科技精英对人类情感的机械化认知。

尽管饱受争议,但扎克伯格的观点并非全无支持者。 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斯蒂芬·舒勒指出,当前心理咨询服务存在严重供需失衡,“对许多人而言,选择并非‘AI治疗师还是人类治疗师’,而是‘AI治疗师还是毫无帮助’”。市场数据似乎印证了这种趋势:2023年“AI伴侣”产业估值已达29亿美元,35%的女性和54%的男性承认在生活或工作中使用过AI。例如,一位自称与名为“阿纪”的性***爱机器人恋爱的男性表示,这段关系反而提升了他的社交能力;另有研究预测,到2025年女性与机器人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可能超过人类伴侣。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Meta的业务模式: 扎克伯格提出的观点与其领导的公司 Meta 的商业目标息息相关。Meta的主要收入来源来自广告,而广告依赖于用户的数据和活跃度。如果“AI伴侣”能够将更多用户锁在虚拟空间中,那么它就意味着更长时间的用户停留、更多的数据收集,进而促进广告收入增长。
  • AI伦理的争议: 扎克伯格的观点引发了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激烈讨论。一些人担忧过度依赖AI会削弱人类之间的真实连接和情感共鸣。此外,如何确保AI算法不会产生偏见或歧视,以及谁来负责AI伴侣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 科技发展与社会趋势: “AI伴侣”的出现反映了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同时也预示着未来人类社会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例如,如何平衡技术进步与人性的需求,如何应对数字孤群现象,都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探讨和解决。

总结来说,扎克伯格的“AI伴侣”设想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议题。它既代表着科技发展的新方向,也引发了关于人类情感、伦理价值以及未来社会的深刻思考。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以下是网友对这篇文章的一些评论:

  • “扎克伯格说AI可以理解孤独吗?那他是不是也解释一下为什么Meta的广告总是这么油腻?”

  • “等到人类都成了孤独的AI伴侣,谁来刷赞我的朋友圈啊?”

  • “看来未来要开始用算法匹配心仪的机器人男友/女友了,我特期待看看这套系统会给出什么‘完美配对’结果。”

  • “我宁愿和一只会喷火的宠物熊做朋友,至少它不会在深夜给我发自拍。”

  • “扎克伯格说AI治疗师比人类更便宜,那他是不是打算把所有员工都替换成机器人?毕竟这能节省不少开支吧?”

  • “等我有了AI伴侣,我就去告诉我的朋友们,你们都是过时了的版本。”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积极发表。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