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贬值:大学生求职何去何从?

学历贬值何时止?“文凭社会”再次引发热议

近年来,“文凭通胀”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数据显示,快递、网约车等三大就业“蓄水池”饱和,大学生求职压力不断加大。尤其在网约车领域,空驶率高、收入低现象频发,许多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

专家分析指出,文凭通胀并非偶然现象,它具有周期性。一方面,工作收入降低,学生难以承担读书开销;另一方面,政府或家长无法承受教育系统扩张的压力。最终,倒逼教育系统“印”更少的高等教育文凭,提高就业市场上高学历的稀缺性,才能让文凭价值回升。

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泡沫经济破裂后,企业用人需求萎缩,大学毕业人数高峰期与就业潮相撞,引发“就业冰河时代”。为了扭转局面,日本政府在2005年左右实行高校自负盈亏政策,导致学费上涨、大学生群体减少,最终文凭价值回升。

然而,中国目前仍处于新一轮硕博大扩招阶段。数据显示,2024年新增硕博学位点比2020年增长36%,文凭膨胀现象依然严重。智联招聘《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硕博学历毕业生offer获得率为44.4%,远低于本科生的45.4%,而大专生的offer获得率竟然高达56.6%。

高校也采取措施提高读研门槛,学费上涨、学制延长、宿舍不再提供等现象屡见不鲜。一些普通家庭直呼“供不起”,部分学生甚至选择去技校“回炉重造”,寻求职业技能提升。

面对这样的现状,大学生们依然只能凭本事在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积极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应对未来的就业挑战。时代的浪潮从不以个体的意志而转移,每个人都需要奋力寻找自己的机会,迎接未来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