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加速摆脱美国科技巨头束缚

德国、丹麦等国加速摆脱美国科技巨头束缚

近年来,欧洲国家加大了对数字主权的重视,纷纷采取措施减少对美国科技巨头的依赖。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政府宣布将在未来几年彻底摆脱微软软件的控制,转向开源软件替代。丹麦政府也计划将部门内微软软件替换为LibreOffice等开源软件。荷兰议会则通过多项议案,敦促政府放弃美国科技公司产品,优先使用本土替代品。

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拥有6万名公务员,未来几年一半公务员将不再使用微软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等,而是采用LibreOffice替代。电子邮件和日历功能也将由Open-Xchange取代Outlook。最终目标是完全切换到Linux操作系统,摆脱Windows系统的束缚。

丹麦数字事务部长卡罗琳·斯泰格表示,她将以身作则,从部门移除微软软件工具。计划在第一个月内替换一半员工电脑的微软Office 365为LibreOffice,并在年底前完成全面替换。

荷兰议员芭芭拉·卡斯曼呼吁政府停止将信息和通信技术迁移到美国云服务,并要求制定风险分析和退出策略。这些议案旨在维护荷兰的数字主权,防止过度依赖美国科技巨头。

此举反映了欧洲国家在数字化时代寻求独立自主的趋势。开源软件允许用户阅读源代码并进行修改,从而增强数据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乌克兰战争暴露了国家对能源和数字基础设施的依赖问题,促使各国更加重视数字主权。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开源软件 vs 商业软件: 开源软件的代码公开可供所有人查看和修改,而商业软件则需要购买许可证才能使用。开源软件通常更灵活、更安全,并且可以根据特定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

  • 数字主权的概念: 指的是国家在数字化时代控制自身数据和网络空间的能力。拥有数字主权意味着国家能够自主制定和实施网络政策,保护公民隐私和安全,并减少对外国科技巨头的依赖。

  • 美国科技巨头的影响力: 公司如微软、谷歌和亚马逊占据了全球数字市场的主要份额,其产品和服务已经深入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然而,这也引发了对数据隐私、算法偏见以及过度集中化等问题的担忧。

欧洲国家寻求独立自主的趋势并非偶然。 近年来,美国科技巨头的行为屡遭诟病,例如收集用户数据、操纵搜索结果、以及利用市场主导地位压倒竞争对手。这些行为引发了欧盟和一些欧洲国家的强烈不满,促使他们更加重视数字主权。

此外,乌克兰战争也敲响了警钟。 许多国家意识到自己过度依赖美国科技巨头的风险。一旦发生冲突或政治冲突,这些依赖关系可能会成为脆弱的环节。因此,加强自主研发、培养本土技术人才以及推广开源软件都成为了欧洲国家的战略目标。

然而,摆脱美国科技巨头的束缚并非易事。

  • 首先,开源软件虽然免费使用,但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资源进行开发和维护。
  • 其次,一些企业和个人习惯于使用成熟的商业软件,难以接受转变。
  • 最后,开源软件生态系统仍然相对较弱,缺少部分商业软件的功能和服务支持。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欧洲国家仍然决心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数字化道路。 他们希望通过开源软件、数据本地化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打造一个更加安全、透明、公平的数字世界。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