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尖叫:从“死亡饮料”到爆款

大陆“史上最难喝饮料”翻红!红色尖叫20年后重返市场被炒至17倍溢价

曾经被称为“死亡饮料”、一度停产的红色尖叫,在今年夏日上演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逆袭。这款由农夫山泉于2004年推出的功能饮料,因其独特的氣味和诡异口感,曾遭大陆网友狠评为“黄河水加辣椒”、“雨后草根混中药”。

然而,20年后的今天,“红色尖叫”却奇迹般地重返市场,并迅速成为爆款。二手平台上,部分商家正在以48元至88元一瓶的价格售卖快过期的“红色尖叫”,溢价超过17倍,甚至达到台币355元。

回顾“红色尖叫”的过往,这款饮料主打人参养生概念,目标客群主要是白领、上班族、脑力工作者。配料表看似正常,但其味道却让许多人难以接受,一度被大陆网友评为与台湾黑松沙士、崂山白花蛇草水并列怪味饮品代表。

2025年初,“红色尖叫”宣布限量复刻1万箱,每箱15瓶,售价仅75元,引爆抢购潮。这场复活战不仅依靠怀旧情怀,更得益于精准的营销策略。官方采取限量、限时、抢购机制,人为制造稀缺感;社交媒体上的挑战红尖叫影片接连洗版,助长话题热度。

加上Z世代参与,“没喝过红尖叫,不配说狠话”。大学生打卡、网红试喝挑战,把这瓶饮料从货架搬上了舞台,也推上了热搜。新版“红色尖叫”添加了人工种植人参粉,抢搭年轻族群热爱的“轻养生”风潮,使其从“难喝到爆”的负面形象转身为加班熬夜者的“自虐式能量饮”,在保温杯装枸杞的世界里,成了另一种精神象征。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红色尖叫”的成功案例不仅反映了国内消费者对怀旧和稀缺性的追捧,也展现了精准营销策略对于产品的巨大影响力。 从限量复刻到社交媒体传播,每一环都精心设计,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红色尖叫”的成功也揭示了社会文化变迁对消费趋势的影响。

  • “轻养生”概念兴起: 年轻人对健康和自我管理越来越重视,"轻养生"的概念逐渐成为潮流,并被品牌巧妙地融入产品定位中。
  • Z世代主导消费: 他们更追求新鲜感和个性化体验,对传统产品的评价更加理性,更愿意尝试具有话题性和社交属性的商品。

“红色尖叫”的复兴并非偶然,它将怀旧情怀与当下文化趋势相结合,精准定位目标受众,并通过有效的营销策略触达消费者,最终取得了成功。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