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联合国再就俄乌冲突交锋
美中在联合国就俄乌冲突再度交锋 中国指控美方甩锅
近日,美国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会议上指责中国协助俄罗斯侵略乌克兰,要求北京停止向莫斯科出口军民两用物资。中国则反驳称,美方试图推卸责任和挑起对峙,并强调自身并未参与乌克兰冲突。
美国驻联合国代理大使谢伊表示,中国声称对军民两用货品实施严格出口管制的说法不攻自破,因为每天都能在俄罗斯用于对付乌克兰的无人机、武器和车辆中发现中国制造的零组件。谢伊敦促各国停止对俄出口军民两用货品,特别指名中国,认为这会助长俄罗斯战争工业基础。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副代表耿爽回应称,中国从未参与乌克兰冲突,也未提供致命武器,并且一直严格控制军民两用材料,包括无人机出口。他指出,美国应停止在乌克兰问题上甩锅推责、制造对立,并为停火止战、劝和促谈做出切实努力。
路透社此前曾报道,中国制造的发动机正通过幌子公司被秘密运给俄罗斯一家国营无人机制造商,并贴上工业制冷设备标签,以规避西方制裁。谢伊指出,如果中国真心要和平,就应该停止助长俄罗斯侵略行为。
这场交锋再次暴露了美中在俄乌问题上的分歧,双方针锋相对,各自强调自己的立场。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美中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 美国坚定支持乌克兰,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并在军事、经济和政治等方面提供援助。中国则坚持“和平解决”原则,呼吁对话谈判,并拒绝向西方国家提供有关乌克兰的武器或情报支持。
- 军民两用物资: 这种类型的物资可用于民用或军事用途,其性质模糊,在国际贸易中存在争议。部分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出口这些物资给俄罗斯,实际上是在助长战争行为。
更深入的内容:
耿爽的回应强调了中国政府一直以来的立场:不卷入冲突,不提供致命武器,并严格控制军民两用材料出口。 然而,路透社的报道以及谢伊的指控表明,一些证据似乎与中国官方的说法相悖。 这也加剧了美中在俄乌问题上的分歧,且难以达成共识。
可能的后续发展:
- 更严厉的制裁: 美方可能对中国加强制裁,以阻止其向俄罗斯提供军民两用物资。
- 外交攻势: 美方可能会继续在国际舞台上施压中国,要求北京改变其立场,支持乌克兰。
- 加剧的分歧: 双方的矛盾可能进一步升级,导致美中关系更加紧张。
分析:
这场交锋反映了当前国际局势的复杂性,也展现出美中之间战略博弈的激烈程度。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愿被西方国家牵制,而美国则试图通过多边合作来孤立俄罗斯,并维护其在全球中的领导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俄乌冲突可能成为美中关系未来发展的关键节点。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