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和平”磋商惹怒欧洲盟友

美俄秘密磋商“和平”决议草案 引爆美欧裂痕

美国在今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两周年之际,与俄罗斯私下磋商一份联合国决议草案,试图淡化对俄谴责并要求乌克兰撤回原本由其主导的决议案。该事件曝光后引发欧洲盟友强烈反弹,最终遭到乌克兰拒绝。

据报道,美国外交官多萝西·谢伊当时与法国、英国代表会面,声称美俄双方已就一项“和平”决议草案达成共识,并要求乌克兰撤案转而支持美方草案。然而,当欧洲国家询问该草案内容时,谢伊只简单回应:“和平,不要战争。”美国不仅在协商过程中对欧洲盟友隐瞒,更未告知乌克兰具体细节,仅以“避免对立升高”为由施压基辅撤案。

此消息曝光后,法国、英国等国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联合国场域集体抵制美俄草案,转而支持乌克兰原提案。最终,乌克兰拒绝美方要求,坚持提交纪念入侵两周年的决议。法国《世界报》指出,美国草案因未纳入法国所提“尊重领土完整”等关键修正意见,引发强烈质疑。

报道称,此次事件凸显了美欧关系的深层裂痕。文章以“跨大西洋离婚”(Divorce,transatlantique)为题,认为美欧自2022年携手抗俄以来的同盟关系,在2025年2月正式破裂。

文章还援引美国知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所著《战争》(War)一书中的片段,描述早在2022年战争爆发前夕,美国副总统贺锦丽曾试图私下警告泽连斯基即将遭到入侵,却换来乌国总统激动反问:“你们会怎么做?制裁?给我们战机?封锁港口?”当时贺锦丽冷静回应:“惩罚是在犯罪之后。”

这次事件无疑是美欧关系中新的分歧点,引发了对未来跨大西洋联盟走向的担忧。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篇报道所引发的话题,你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了解:

  • 美欧关系的现状: 尽管在美国与欧洲共同对抗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过程中看似团结一致,但实际上在许多领域存在分歧。例如,美国主导的“经济制裁”措施,对一些欧洲国家来说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导致他们对美国的政策立场产生质疑。此外,美国在北约扩张等问题上也与部分欧洲国家产生了冲突。

  • 乌克兰战争的背景: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21世纪迄今为止最严重的军事冲突之一。这场战争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也深刻地影响了全球政治格局。要理解美俄秘密磋商“和平”决议草案的原因和结果,需要了解该战争的复杂性和各方利益关系。

  • 联合国决议的运作机制: 联合国是一个国际组织,通过其大会可以制定决议,用于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这些决议的生效需要多数成员国的投票支持,并且并不总是能被所有国家所接受。

了解以上背景信息后,你就能更全面地理解美俄秘密磋商“和平”决议草案引发的争议和它对美欧关系的影响。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