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关税"爆单"传言成谜 中小企业订单增无法代表整体市场
美国关税“爆单”传言成谜?个别企业订单增加无法代表整体市场
近期,美媒报道称,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美国制造业出现“爆单”现象,部分中小企业订单激增。这一说法引发了公众广泛关注,但许多人对其持怀疑态度。
《Daily Caller》网站5月5日发表一篇报道,声称特朗普对中国进口商品的145%关税正在提升美国制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该报道引述一家俄亥俄州橡胶和塑料制造商Grand River为例,称该公司近期收到了更多订单咨询,甚至两家几年前就转向中国供应商的老客户也表示有意将采购转回美国。
此外,报道还提到一家工具制造商Jergens声称其工厂“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转”,并归因于客户为了避开关税集中下单以及过去一年半国防工业需求增长。
然而,许多美国网民质疑该报道的真实性。他们指出,个别企业订单增加无法代表整体市场情况。一些评论指出,许多所谓的“在美国制造”的厂商仍然依赖海外进口零部件,即使中小企业能承担关税的“核心成本”,也无法应对订单初期“垫资进口”的巨额现金流压力。
更有声音提到,大型美国企业已明确表示,特朗普关税将使其遭受以十亿美元计的损失。福特5日宣布撤回此前发布的2025年业绩预期,称关税给该公司带来的总成本约为25亿美元,即使合理避税也只能规避掉其中10亿美元的额外费用。通用汽车预计,美关税将令其全年利润损失高达40亿至50亿美元。
《华尔街日报》的一篇特写则披露了更多关于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的细节。虽然一些美国制造商如Grand River和Husco,International声称能够承受成本上涨并通过提价转嫁给客户,但他们也坦言关税正在推高生产成本。SafeSource等一些原本被冷落的个人防护用品制造商在疫情后因订单减少而陷入困境,特朗普对中国橡胶手套等加征关税让他们订单突然增加,但也面临着来自巴西和意大利等其他国家的原材料的10%关税。
《华盛顿邮报》的一项民调显示,将近三分之二的美国人都不认同特朗普对关税的处理。甚至在美国“铁锈带”地区,许多选民都预感经济会面临阵痛,这可能会危及共和党在这个摇摆县的选票。
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质疑,其影响远非简单如表面所述。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全球化经济的运作机制: 关税政策在多国互动的背景下,会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各国产业、贸易和消费。简单地认为美国制造业“爆单”就能概括所有情况是不准确的。
- 不同企业应对策略: 大型企业往往拥有更强的资源和渠道,能更好地应对关税的影响,例如通过优化供应链、转移生产基地等方式规避成本增加;而中小企业则更容易受到冲击,因为它们缺少资金缓冲能力和市场谈判优势。
- 美国经济现状: 美国家庭收入增长乏力,通货膨胀压力持续,消费信心受损等问题都限制了国内市场的复苏潜力。
综上所述,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得多。 虽然个别企业确实因关税受益,但整体市场情况尚不明朗,且许多企业也正面临着成本上涨和订单不确定性的挑战。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在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才能全面了解其成效和潜在风险。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美媒报道称美国制造业“爆单” 网友吐槽:关税让企业血本无归?
以上是一些网友对这篇文章的一些评论...
- “美媒报道说‘美国制造业爆单’?别逗了,我最近连网约车都叫不到!”
- “一个橡胶厂的订单增加就能说明整个市场形势?这逻辑就像说‘今天太阳出来了,所以明天也会下雨一样。’”
- “福特和通用汽车都说了关税让他们损失了几十亿美元,你告诉我个别企业订单增加就可以抵消?”
- “美国制造业真是‘爆单’啊!就是不确定是爆单出货量还是爆单亏损!”
- “特朗普说关税让美国工厂运转得更忙?那为什么我的工资还没涨呢?”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积极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