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务部长拟收购国防巨头股权引争议

美商务部长承认研究收购国防巨头股权 引发市场波澜

近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接受采访时透露,特朗普政府正在研究直接收购部分国防承包商的股份,包括洛克希德·马丁、波音以及Palantir Technologies。此举被视为白宫可能加深对战略产业干预的信号,意图让联邦政府在国防与商业投资上发挥更积极的影响力。

卢特尼克在谈话中指出,“关于国防的讨论非常庞大。洛克希德·马丁97%的收入来自美国政府,他们几乎已经是政府的一个部门。”外界解读这番话,是为联邦政府可能介入股权铺路。消息一出,金融市场立即反应。洛克希德·马丁股价当日上涨1.6%,公司随后表态将继续与川普政府密切合作,巩固美国防务。波音股价上升2.8%,虽然没有发表正式声明;Palantir股价则先跌约1%,但在午盘反弹,上涨1.4%。

事实上,白宫近来已多次直接涉入企业。8月中旬,川普政府宣布收购芯片大厂英特尔近10%的股份;6月日本新日铁收购美国钢铁时,华府持有的“黄金股”被川普形容足以影响公司决策。此外,政府还购入稀土供应商MP,Materials的股份,并要求辉达(Nvidia)与超微(AMD)在禁止对中国出口的芯片交易中,将15%的收益上缴美方。

川普本人则多次公开表示,他希望联邦能投资更多“健康的美国公司”,并将此视为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这种模式甚至获得部分自由派支持,像参议员桑德斯便表态赞同政府入股英特尔。不过,批评者则警告,过度干预可能削弱企业灵活性,甚至波及消费者利益。

专家社群对此计画普遍保持怀疑。美国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哈里森认为,政府介入一家濒临破产但涉及国安的公司或有道理,但若是收购资金雄厚、营运正常的企业,正当性则不足。军事分析师拜伦・卡兰也质疑此举的逻辑,指出洛克希德·马丁信用评等稳健,并不存在生存危机。投行Jefferies分析师卡亚奥卢提醒,若政府持有股权,未来分配国防合约时可能出现利益冲突,例如偏向政府持股的公司,恐怕引发其他承包商不满。美国航太顾问公司“航空动力谘询”总裁理查・艾波拉费则认为,过度依赖政府将压抑市场竞争,导致企业自满与决策迟滞,甚至可能被迫迎合政策方向来开发产品,削弱产业的自主性。

卢特尼克在专访最后重申,若企业寻求联邦援助,就必须接受白宫的条件。他举辉达为例,表示一旦政府注入资金带来结构性价值,那么要求企业将部分成果回馈美国人民“是合理的”。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争议: 美商务部长承认研究收购国防巨头股权引发了关于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争论。支持者认为,在某些特定领域,如国防和高科技,政府介入可以确保国家安全和技术领先地位。而反对者则担心,过度干预会扭曲市场机制,损害企业创新活力和消费者利益。
  • 美国政治两党对政府干预的态度: 美国的政党对此问题持有不同立场。共和党倾向于强调自由市场原则,主张政府干预尽量少;民主党则更支持政府扮演积极的角色,在某些领域提供更多监管和资金支持。川普政府的此举被视为一种“经济民族主义”策略,其是否能得到长期支持尚待观察。
  • 美军工业复合体: 美国国防工业体系高度集中,洛克希德·马丁、波音等公司占据主导地位。这些公司与政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在研发、采购和合同执行中彼此依赖。政府收购其股权可能会加剧这种依存关系,引发更深层的政治和经济影响。

以上内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述的背景和争议性。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