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器官捐赠丑闻:生死边缘惊醒
美国器官捐赠丑闻:女子濒临摘除后惊醒,质疑医生医德
近日,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起器官捐赠案件引发全国舆论哗然。41岁女子丹妮埃拉在2022年因生活困顿流落街头,突然昏倒送入阿尔伯克基长老会医院。医生宣布她无任何生还可能,家人同意捐献她的器官并与“新墨西哥州捐赠服务中心”联系。
然而,就在手术前夕,丹妮埃拉奇迹般醒来!在她预定捐赠器官日期到来前的最后几天,家属们发现她眼中含泪,但捐赠服务协调员却将其斥为无意识生理反射。在朋友前来做最后的告别时,丹妮埃拉的手动了,并按照医生的指示眨了眨眼。这证明了她尚未脑死亡,手术应该被取消。然而,捐赠服务协调员一味催促医生注射麻醉药物,强行完成手术。最终,一位坚守医德的医生反抗协调员,才使得手术得以取消。
丹妮埃拉回忆称,当时她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对外界感知不多,但回想起此事让她“恐怖万分”。重症监护护士内娃·威廉姆斯表示:“他们一心只想获得器官,在手术室的行为太有侵略性,实在令人作呕。”
类似事件并非个案。美国佛罗里达、肯塔基、阿拉巴马等州都发生过大量类似情况。2021年,肯塔基州一名昏迷男子在被摘取器官之前突然清醒,但他依然遭到协调员催促医生进行手术。在阿拉巴马州,一名健康的女性摩托车手在胸腔被打开后,医生发现她的心脏仍在跳动。
肯塔基州内部调查显示,过去4年里,该州发生了约350起器官摘除计划最终被取消的案例,其中73起医疗官员本应更早停止手术。 这些事件揭示了“脑死亡后循环捐献”带来的风险。这种做法在病人被判定为脑死亡且不可逆转后,医生将进行器官摘取捐赠。由于“循环捐献”器官此前一直处于生命支持系统的维护之下,状态相对较好,在美国约占三分之一的器官捐献量。
然而,“美国器官采购组织协会”等机构为了盈利目的,会催促医生尽早判定脑死亡并进行手术,许多病人原本可以在生命支持系统的帮助下恢复健康和意识,却因此过早地被宣判“死刑”。
这些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医疗伦理的担忧和对美国器官捐赠制度的质疑。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美国器官捐赠制度: 美国器官捐赠体系主要依靠志愿者捐献,并通过“新墨西哥州捐赠服务中心”等机构协调分配。
- 脑死亡判定标准: 美国对脑死亡的判定标准严格,需要经过多位医生确认,并且需要排除其他病症可能导致昏迷的情况。
- 循环捐献: 这种捐献方式是在病人被判定为脑死亡后,仍然通过生命支持系统维持其器官功能,以确保器官质量更好,等待移植患者。
问题与争议:
这些事件暴露了美国器官捐赠体系存在的严重问题:
- 利益驱动: 为获取器官收益,一些机构和个人可能会在脑死亡判定上操纵事实,甚至故意忽视病人恢复的可能。
- 医德沦丧: 一些医生为了配合协调员或追求医院利益,选择违背医德,强行完成不合适的捐献手术。
- 信息透明度不足: 器官捐赠过程缺乏充分的公开和透明机制,导致患者及其家属难以了解相关信息,并为自身权益维权提供保障。
呼吁改革:
这些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美国器官捐赠制度的质疑,一些人呼吁进行改革:
- 加强监管: 加强对器官捐赠机构和医生的监管力度,确保医疗伦理得到严格遵守。
- 提高透明度: 完善器官捐赠流程,增加信息公开和家属参与机制,保障患者权益。
- 加强教育宣传: 提高公众对器官捐赠的认知水平,倡导尊重生命、理性捐献的价值观。
结语:
这些事件警示我们,器官捐赠制度需要以救人治病为首要目标,切不可为了利益而牺牲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尊严。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