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中老师痛斥科技“吞噬教育”辞职引热议

美国高中老师痛斥科技“吞噬教育”,宣布辞职引热议

近日,一段在TikTok上观看量破百万的视频引发了广泛关注。一位名叫汉娜·玛丽亚(Hannah Maria)的26岁美国高中英语教师愤怒宣告自己将辞去教职,并痛斥一整个被科技“吞噬”且失去学习欲望的年轻一代。

在9分半长的视频中,汉娜利用备课时间对着镜头倾诉她的心声。她表示如今课堂上的学生不再渴望学习,沉迷于TikTok、电子游戏,甚至通过ChatGPT等AI工具抄作业。 “我真的真的想说……科技正在毁掉教育。” 满脸倦意地说出这句话后,她继续描述教室的惨状:学生不愿意写哪怕一段文字,要求他们手写作业还会大发雷霆,只想用iPad“打字”——并非为了提高效率,而是方便复制粘贴或直接用AI代劳。

汉娜认为,学生的表现只是冰山一角。她更担忧的是,屏幕世代正在变得“毫无兴趣、毫无责任感”。 他们不在乎世界,也不在乎怎么写简历、如何写求职信。他们以为手里的这台设备就能让他们混一辈子。” 汉娜承认自己也曾遇到过一些聪明孩子,但她坚信,大多数学生之所以堕落,是因为“上一代人辜负了他们”——让基本功读写算式被科技幻象取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娜提出了极为激进的解决方案——全面禁止学校中的个人技术设备使用,“我认为,必须把科技从孩子们手中拿走,直到他们上大学。”她呼吁教育政策制定者——包括学区董事会和教育局长——回头看看数据,看看每况愈下的学生成绩、识字能力和对技术的依赖。

汉娜的视频引发了网友热议,许多人支持她的观点,认为科技的确在影响孩子的学习,也有人表示同情她的困境。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汉娜·玛丽亚的辞职宣言只是教育界围绕科技影响的一场激烈辩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社交媒体和移动设备的兴起,关于技术如何塑造学习环境的讨论日益频繁。

  • 两派阵营: 一方主张拥抱科技,认为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无限学习资源和互动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未来竞争所需的技能。另一方则担忧过度依赖技术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批判性思维能力下降,甚至失去人际交往能力。
  • 教育改革的挑战: 如何平衡技术的利弊?如何引导学生健康地使用科技?这是全球教育系统面临的共同挑战。许多国家正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政策,例如将编程融入课程、鼓励学生批判性思考和分析信息来源等。

汉娜·玛丽亚的视频引发了广泛讨论,也让我们反思以下问题:

  • 你的观点是什么? 你认为科技对教育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 如何平衡技术的利弊? 作为教师、家长或学生,你应该怎么做来应对科技带来的挑战?
  • 未来的教育应该如何发展? 你觉得未来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哪些方面?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