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CPI数据准确性受质疑 专家忧警经济调控
美国CPI数据准确性受质疑,专家警告“数据质量下降将损害经济调控”
美国劳工统计局(BLS)近日公布7月CPI数据,显示通胀率与官方预期保持一致。然而,部分数据分析人士和专家对数据的准确性表示担忧,认为随着预算和人员削减,CPI及其他重要经济数据的可信度正在下降。
据报道,BLS承认由于采样点减少,局部数据如分地区或分项指数可能更加波动,短期数据噪声增大。尽管全国平均CPI数据依然相对准确,但部分细分指标的可靠性受到质疑。
美国国际关系学院美国问题专家孙冰岩指出,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质量下降主要源于自身问题和政府与私营企业的合作不力。他认为,特朗普政府解雇了专家咨询委员,导致私企和政府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数据修正失实。疫情期间,私企无法与劳工统计局有效合作,也造成了数据错误。此外,特朗普政府大规模削减劳工统计局雇员人数,进一步降低了数据处理质量。
孙冰岩警告称,“只要资金和人员缺失持续下去,统计数据的质量永远只会走下坡路,越来越不能代表美国大多数人的真实感受。”
部分资深数据分析人士则持谨慎乐观态度。通胀专家迈克尔·阿什顿表示,他相信美国的通胀数据仍会“相对准确”,毕竟过去的数据也从未完美无误。但他同时坦言,随着预算和人员削减,“数据准确性往更多不是更少的方向下降”是可以预期的。
值得注意的是,CPI和非农就业数据作为美国经济决策的两大基石指标,其数据质量直接关系政策走向。美联储高度依赖CPI数据来判断物价稳定状况,从而决定利率调整等措施。如果CPI数据不准确,可能误导美联储对通胀压力的判断。此外,许多联邦福利项目如社保退休金和食品券补助等,都依据CPI的变化进行调整。
经济学界和政策制定者已经对劳工统计局的困境保持警惕。前白宫经济顾问格里高利·曼昆和塞西莉亚·劳斯就撰文警告,削弱数据机构的中立性和能力将“损害行政部门、国会和美联储准确分析经济并制定最佳政策的能力”,高质量的联邦数据对政策和商业决策至关重要。
一旦官方统计数据的可信度打了折扣,政策依据就会动摇,这不仅影响决策效果,更可能侵蚀公众对政策的信任。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所述问题,以下是一些你需要了解的概念和背景信息:
1. 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 是衡量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化的指标,被广泛用于追踪通胀率。它反映了普通消费者在特定时期购买常用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
2. BLS (美国劳工统计局): BLS 是一家负责收集、分析和发布美国经济数据的重要机构。其中包括CPI、非农就业数据等关键指标。
3. 美联储 (Federal Reserve): 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制定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胀和促进经济增长。美联储高度依赖CPI数据来判断物价稳定状况,并根据此信息调整利率水平。
4.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与政府决策的影响: 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对于政府决策至关重要。例如,基于不准确的CPI数据,美联储可能采取错误的货币政策措施,导致通货膨胀失控或经济衰退。
5. 数据机构面临的挑战: 许多国家的数据机构都面临着预算和人员不足等挑战。这可能会影响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发布质量。
了解这些背景信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提出的问题和专家们的观点。
你的结束语是: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