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形势严峻 防治行动计划出炉

“沉默的杀手”:全球肝癌形势严峻 中国学者领衔发布防治行动计划

世界肝炎日(7月28日)来临之际,《柳叶刀》期刊发布一项由中国学者领衔制定的《全球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动计划》。这份报告指出,全球60%的肝癌病例可预防,但若不采取紧急措施,未来25年全球新发肝癌病例将翻倍。

该报告是由中国、日本、韩国、美国、西班牙、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51位著名专家共同制订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学者首次牵头制定针对全球性重大疾病挑战的《柳叶刀》报告。数据显示,尽管中国承担着全球43%的肝癌疾病负担,但其在防治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肝癌威胁日益增大:可预防却屡被忽视

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52万例,死亡人数也将达137万例。 尽管全球至少60%的肝癌可以通过控制可干预风险因素来预防,例如扩大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制定针对肥胖与酒精摄入的公共卫生政策等,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报告指出,目前全球肝癌筛查与诊断还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早期肝癌的检测敏感性不足。此外,诊疗公平性也需要进一步提升,缩小国家和地区间药物可及性差距。

中国经验值得借鉴:从源头防控到多学科协作

报告将江苏启东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介绍,该地通过综合防治策略——普及乙肝疫苗接种、调整主食结构、自来水普及以及对高危人群开展B超和甲胎蛋白筛查等措施,将当地肝癌五年生存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2.5%提高至目前的30.8%。

在治疗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新技术的应用和积极科学的术后随访计划,其肝癌病人术后的5年生存率高达71%,为全球抗击肝癌提供了宝贵参考。

未来展望:携手合作,逆转肝癌形势

报告呼吁,全球各国的卫生政策制定者、卫生健康从业者、国际专业学会/协会组织、研究人员和健康科普宣教团体应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降低全球肝癌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专家强调:“肝癌完全可以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被作为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病来管理。” ** 通过科学防控、精准诊断、优质治疗和多方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对抗“沉默的杀手”,守护人类健康。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关于肝癌的更多信息:

  • 主要类型: 肝癌主要分为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癌又可细分为肝细胞癌(HCC)和胆管癌。
  • 常见病因: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酒精依赖、脂肪肝、慢性肝硬化等都是肝癌的常见病因。
  • 症状表现: 早期肝癌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可能出现腹痛、食欲不振、黄疸、乏力等症状。
  • 诊断方法: 详细体检、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活检等。

全球肝癌防治行动计划的重点方向:

  • 预防措施加强: 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推广健康生活方式,降低酒精摄入和肥胖风险。
  • 早期诊断机制完善: 加强肝癌筛查项目,提高早期检测敏感性,早发现早治疗。
  • 诊疗水平提升: 推广先进的治疗技术,加强多学科协作,提高患者生存率。
  • 国际合作深化: 促进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共同应对全球肝癌挑战。

中国在肝癌防治中的经验分享:

  • 源头防控: 通过公共卫生政策和社会宣传教育,控制乙肝病毒传播,减少酒精摄入和肥胖风险。
  • 多学科协作: 建立完善的肝癌诊治体系,整合各专业力量,提高治疗效率。
  • 科技创新: 不断研发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提升临床水平。

未来展望:

  • 通过科学防控、精准诊断、优质治疗和国际合作,能够有效降低全球肝癌负担,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