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登半岛强震后土地隆起 60个渔港受损
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强震后土地隆起,60个渔港受损
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发生7.6级强震,造成超过400人死亡,上千人受伤。事后,日本国土地理院更新了能登半岛的地图,令人惊叹的是,海底隆起现象十分明显。地图显示,地震后,能登半岛的土地多出1至3米,多达60个渔港出现“海底隆起”。
一名日本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分享了国土地理院更新后的地图变化情况,该帖子迅速引发关注,浏览量超过1000万,转发人数超过2.6万人。
根据谷歌地图的对比图,能登半岛的海域在震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有的防坡堤外多出一大块看似沙地的国土。网友询问这只是沙子堆积吗?
日本网民“鱼浆夫妇”通过Google 地图和脸书发布帖子指出,地震造成强烈的地壳变动,使得地面被抬高。北能登一带的海岸线最多升高了4.1米,有些地方海岸线甚至向外推进240米远。
然而,部分地区的情况则截然相反,例如川浦或轮岛的小泽地区,港口甚至整个干掉,变成了沙滩。 “鱼浆夫妇”表示,鹿矶渔港是县内最大规模的隆起区域,达到了4米的深度,目前正在原码头下方新建新码头设施。自4月起,门前大敷(定置网)已在此重新开始卸鱼作业。
“鱼浆夫妇”指出,这种地貌变化是地壳板块推挤与断层运动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地震后,地表似乎还未完全安定下来。有专家怀疑,地底下的流体仍在活动,未来可能还有变动的风险。
石川县知事桥井正向国家提出修改土地边界的划定程序的请求。他表示,地震造成的土地液化导致石川县的地面移动,让土地的边界也跟着大幅推进,包括石川县内滩町和河北市等住宅区出现大面积地面水平移动的“横流”现象。桥井正指出,地方政府在土地所有者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地籍调查以确定边界线,但受害者需要自己重新登记土地,确定边界的程序费时又费钱,给灾民带来负担,因此拜会了法务省和国土交通省,要求修改制度,如果不可能,则减少或免除登记费用。
在能登半岛多达60个渔港受到影响,震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有些地方甚至从海底隆起,直接变成陆地,让海岸线向外推移。
虽然能登半岛土地面积增加,但原有的渔港却无法再正常使用,甚至消失,当局正着手在原本码头下方新建新的设施,以因应新的地形变化。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能登半岛这次地震并非孤立事件,它是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地理位置带来的长期风险。这个地区处于多个板块交汇处,因此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频发。了解日本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此次地震的发生以及其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您需要知道的背景信息:
- 环太平洋火山带: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也被称为“火圈”,这是一个环绕太平洋的区域,拥有全球超过75%的活跃火山和地震活动。
- 板块运动: 日本由四块主要板块构成: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这些板块不断移动和碰撞,导致日本频繁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
能登半岛的地形变化并非首次出现: 历史上记录了许多类似的地震后地貌变动的例子。例如,1946年能登半岛曾经发生过一次强大的地震,也导致了海底隆起和海岸线后退等现象。
此次地震对渔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能登半岛以捕捞为主要产业,渔港的损毁和土地变化会严重影响当地渔民的生计。 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救灾方案,帮助受灾渔民渡过难关。
未来发展趋势: 日本科学家正在不断研究地震预测技术,试图提前预警地震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也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震能力,降低地震带来的影响。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