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加拿大自助维修惹争议

苹果加拿大推自助维修,却惹怒消费者:割韭菜还是利民?

苹果本周二(8月19日)正式在加拿大推出自助维修计划,允许用户直接从苹果获取零部件、工具和维修手册。这项计划旨在延长设备寿命、减少浪费,并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安全的维修选择。然而,本地消费者很快发现,自助维修的价格竟比去门店更贵,引发了“苹果是利民省钱还是割韭菜?”的争议。

苹果官网数据显示,以iPhone 16为例,一套电池与螺丝套件售价高达135元(未含税),而苹果门店更换电池仅需约99元。相机维修同样如此:相关零件套装价格高达219元,高于官方的169元。

为了缓解这一矛盾,苹果公司提供以旧换新服务,用户将旧件或损坏零件退回可获得一定额度返还。例如,退回旧电池可获64.80元抵扣,使更换费用降至70.20元;相机零件返还则可抵扣52.56元,最终维修成本为166.44元。

此外,苹果宣布加拿大境内未与其直接合作的维修商也可以通过批发渠道购买原厂零件。这些零部件包括iPhone和iPad的屏幕、电池和充电接口,由位于多伦多北部康科德镇的零售商MobileSentrix提供。

然而,加拿大维修联盟发言人Alissa Centivany指出:“自行维修并不会省下多少开支,费用基本与找人维修相当。” 联盟联合创始人、达尔豪斯大学法学教授Anthony Rosborough也认为,许多情况下自行维修“几乎不值得”。他提到,更换iPad的数字化仪有时需支付相当于新机一半的价格,迫使消费者选择更换而非维修。他还指出,搭载M4芯片的MacBook Air电池依旧采用胶水固定,极难维修。“虽然自助维修计划看似进步,但并未改变此类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方式。”

Centivany呼吁苹果在设计层面减少设备易损问题:“这些产品太脆弱了。”她和Rosborough都认为,与其依赖厂商自发推出自助维修计划,不如通过立法来明确制造商在维修支持方面应承担的义务。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苹果推出自助维修计划并非首次。早在2021年,苹果就在美国、英国、欧洲等地区开启了类似服务。这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讨论:企业是否应该承担更多责任,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维修方案?

一些观点认为:

  • 苹果此举是利民之举,赋予用户自主权,减少电子垃圾产生的量。
  • 自助维修计划可以降低维修成本,让消费者更有经济压力去维修设备,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 这能促使苹果在设计上更加人性化,避免过度依赖复杂技术而难以维修的方案。

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

  • 自助维修计划并没有如预期般降价,反而可能增加用户的维修成本,并带来安全隐患。
  • 许多用户缺乏专业的维修技能和工具,自助维修可能会造成设备损坏,导致额外损失。
  • 苹果仍然掌握着关键零部件和技术,消费者在维修过程中仍面临着依赖性的困境。

此外,一些专家提出:

  • 自助维修计划应作为一种补充选择,并不能完全替代专业维修服务。
  •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制造商提供更完善的维修支持体系,而非仅仅依赖企业自发行动。

苹果在加拿大推出的自助维修计划只是众多厂商探索未来维修模式的一例。随着科技发展,如何平衡用户自主权、企业利益和社会责任将是一个需要持续探讨的话题。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