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森特称中国为“非市场经济体” 贸易谈判艰难

贝森特:与中国贸易协议面临最大挑战 称其为“非市场经济体”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日接受《日经》采访时表示,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是华府的首要任务,但由于中国不仅属于“非市场经济体”,而且与西方及亚洲民主国家存在根本差异,谈判十分困难。

贝森特指出,中国既是美国的经济对手又是军事对手,其经济规模庞大,与美国历史上的盟友(经济对手)和军事对手(如苏联,经济规模较小)不同。他强调,中国属于非市场经济体,也是“现代世界史上最不平衡的经济体”。

贝森特对中国生产过剩、低价倾销的行为表示担忧,“我们认为很多产品都低于成本,这是一个就业计画,他们有就业目标和生产目标,而不是获利目标。”

贝森特还提到,关税政策不仅是提高税收及保护美国产业的一种方式,总统川普也将其用于外交政策谈判。例如,川普威胁对印度加征25%关税,使其关税总额达到50%,以此施压莫斯科停止向俄罗斯购买原油。

贝森特表示,如果贸易失衡问题得到改善,“对等关税”可能下调,“随着时间推移,关税应该像是冰块一样融化。” 他预期,尚未达成协议的国家,大致上将在10月底前完成谈判。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非市场经济体: 指由政府主导的经济体系,计划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有限。这类国家通常拥有高度集中化的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其价格机制、产能规划等都受政府直接或间接控制。
  • 贸易失衡: 指一个国家的进出口总额的差距较大。当一个国家进口商品比出口多,则产生贸易赤字。中国一直是美国的贸易逆差国,即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价值远高于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价值。

贝森特的话语引发了一些争议:

  • “非市场经济体”: 这一说法被一些人认为带有主观性,且忽略了中国近年来在市场化改革方面的努力。
  • 低价倾销: 中国回应称其产品价格水平反映了生产成本、市场竞争等因素,并非刻意低于成本出售。
  • 关税政策: 一些人认为关税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会阻碍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

接下来可以探讨的议题包括:

  • 中美贸易战如何影响全球经济?
  • 如何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
  • 中国是否应该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