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神药”地位动摇,谨慎使用

阿司匹林“神药”地位动摇,专家吁谨慎使用

长期以来,阿司匹林被誉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神药”,但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其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有限,且存在潜在的严重副作用。

一项针对15480例无心血管病史糖尿病患者的长达7年研究发现,阿司匹林仅将严重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了12%,却增加了消化道大出血概率29%,总体上获益不明显。此外,多国研究报告亦表明,非心血管疾病人群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做法是一个错误。美国FDA也发表声明:不支持没有经历心脏病发作、中风或未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将阿司匹林作为预防药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生许俊堂表示,阿司匹林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毫无争议,但在一级预防中的获益或者获益风险近年一直存在争议。目前认为,只有那些心血管疾病发作风险高、出血风险低的高危患者,可以考虑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指南建议,没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而应用阿司匹林的条件是,患者的预期寿命应在10年以上,且自愿坚持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至少10年以上。同时,患者在服用药物时需要谨遵医嘱,因为每天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虽然有助于预防心脏病、缺血性卒中及癌症等,但也会增加胃肠道出血及出血性卒中的风险。

阿司匹林的常见副作用是胃肠道出血和脑出血,也让外科医生感到最为棘手。不少患者反馈吃阿司匹林导致严重出血,贫血、休克甚至送命。

专家们提醒:服用阿司匹林应定期进行血液、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以监控潜在的副作用。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评估下进行。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处方药,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发挥作用。它可以阻止血液凝固,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 不同种类的预防: 这里提到的“一级预防”是指在没有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情况下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而“二级预防”是指在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后服用阿司匹林来降低再次发病或恶化的风险。
  • 不同人群的适用性: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服用阿司匹林。对于某些人,例如老年人、胃肠道疾病患者、血液疾病患者等,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增加风险。

专家们强调:

  • 个体化治疗: 阿司匹林的使用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因素来决定是否需要使用阿司匹林,以及应该采取何种剂量和多久服用一次。
  • 风险与效益权衡: 任何药物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前,患者需要充分了解其潜在的风险和益处,并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以确保治疗方案适合自身情况。

除了使用阿司匹林之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规律运动、健康饮食、戒烟限酒等。
  • 定期体检: 及早发现并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 积极治疗慢性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